茅盾对二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贡献

2024-11-16 13:44: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茅盾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他的文学生涯,是从文学理论批评开始的。从1920年1月他以“佩韦”笔名,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的第一篇论文起,他陆续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如《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文学者身份的误认》、《社会背景与创作》、《文学与人生》、《文学与政治社会》、《“大转变时期”何时来呢?》、《创作的前途》、《评四五六月的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论无产阶级艺术》、《从牯岭到东京》等,都是茅盾的很有代表性、很有影响的文学论文。茅盾的文学思想,虽然比较复杂,特别是早期,但是总的来看,提倡现实主义文学,是茅盾文学思想的一贯主张。早在1921年1月,茅盾在为《小说月报》起草的《改革宣言》中就正式打起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大旗。不过,茅盾的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也就是说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非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
1925年5月,茅盾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论无产阶级艺术》,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即由写实主义转变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方向上来了。《论无产阶级艺术》这篇文章,全文共分五节,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阶级论的观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文艺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一,茅盾认为文艺是有阶级性的。他以鲜明的阶级观点澄清了那些空泛笼统的“为人生”的文学观念。他认为“民众艺术”这个名词是欠妥的,是不明了的,是乌托邦式的。因为在我们这世界里,“全民众”将成为一个怎样可笑的名词?我们看见的是此一阶级和彼一阶级,何尝有不分阶级的全民众。所以“我们便不能不抛弃了温和性的‘民众艺术’这名儿,而换了一个头角峥嵘,须眉毕露的名儿——这便是所谓‘无产阶级艺术’”。第二,他认为,“无产阶级艺术对资本阶级——即现有的艺术而言,是一种完全新的艺术;新艺术是需要新的土地和新的空气来培养。如果不但泥土空气是陈腐的,甚至还受到压迫,那么,这个新的艺术之花难望能茂盛了”。因此,他具体地阐述了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茅盾认为,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新而活的意象;其二,自己批评(即个人的选择);其三,社会的选择。第三,免得和旧世界的艺术混淆不分,茅盾明确地界定了无产阶级艺术的范围。他说:其一,“无产阶级艺术并非即是描写无产阶级生活的艺术之谓,……应以无产阶级精神为中心而创造一种适应于新世界(就是无产阶级居于治者地位的世界)的艺术”;其二,“无产阶级艺术非即所谓革命的艺术,故凡对于资产阶级表示极端之憎恨者,未必准是无产阶级艺术。怎么叫做革命文学呢?浅言之,即凡含有反抗传统思想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革命文学。所以它的性质是单纯的破坏。但是无产阶级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仅仅的破坏”;其三,“无产阶级艺术又非旧有的社会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就是表同情于社会主义或宣传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和无产阶级艺术相混,是极自然的事,因为二者的理想相距甚近。但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作者大都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知识阶级,……他们的主义是个人主义”。茅盾认为,无产阶级艺术至少须是:“没有农民所有的家族主义与宗教思想”;“没有兵士所有的憎恨资产阶级个人的心理”;“没有知识阶级所有的个人自由主义”。第四,在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问题上,茅盾认为在取材上则应宽泛。他说:“无产阶级艺术之必将如过去的艺术以全社会及全自然界的现象为汲取题材之泉源,实在是理之固然,不容怀疑的。”他反对将无产阶级艺术的题材只局限于劳动者生活,特别是喜取阶级斗争中的流血的经验做题材的褊狭态度,并指出“无产阶级作家一定要抛弃了这个狭小的观念,而后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乃得丰富充实”。第五,在艺术上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茅盾认为“无产阶级作家应该承认形式与内容须得谐合;形式与内容是一件东西的两面,不可分离的。无产阶级艺术的完成,有待于内容之充实,亦有待于形式之创造”。在艺术形式上,他反对割断传统。他说:“形式是技巧堆累的结果,是过去无数大天才心血的结晶,在后来看来,实是一份宝贵的遗产;虽然普通有‘新思想必须有新形式为体附’之说,但是无理由地不肯利用前人的遗产,而想硬生生的凭赤手空拳去干创造,也是一般论者所不赞成的。”上述,茅盾关于无产阶级艺术问题的有关论述,虽然有的问题表述得还不够准确,但是基本上还是符合革命现实主义精神的。1925年9月,茅盾又发表了《文学者的新使命》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对当时文学者的使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文学者目前的使命就是要抓住了被压迫民族与阶级的革命运动的精神,用深刻伟大的文学表现出来,使这种精神普遍到民间,深印入被压迫者的脑筋,用以保持他们的自求解放运动的高潮,并且感召起更伟大更热烈的革命运动来!”接着他又指出,“不但如此而已,文学者更须认明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有怎样不同的思想方式,怎样伟大的创造力与组织力,而后确切著名地表现出来,为无产阶级文化尽宣扬之力”。由上面两篇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茅盾的文艺思想确实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他的现实主义理论中,无产阶级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在大革命失败后,茅盾的文学思想在前进中又有反复。这期间,他写了《从牯岭到东京》、《欢迎》、《鲁迅论》、《王鲁彦论》、《读》等文章。在《牯岭到东京》、《读》这两篇文章中,他回答了创造社和太阳社对他的批评。他承认提倡革命文艺的“主张是无可非议的”。因此,太阳社等说他反对无产阶级文学,“投降大资产阶级”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是不公允的。他批评当时一些革命文艺作品有比较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语言欧化的倾向,也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在这两篇文章中也暴露了茅盾的小资产阶级观点。他认为革命文艺的主要读者对象不是被压迫的劳苦群众,而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与他在1925年前后关于无产阶级艺术的论述相比,不能不说是个明显的倒退。

回答2: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一元化形成时期(1937——1949)。为抗战和民主服务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高涨和深化是本时期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走向,主要表现为以茅盾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以胡风为代表主观现实主义思潮,以及抗战时期沦陷区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这一时期茅盾对现实主义理论的主张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茅盾明确地提出了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的主张。第二,对现实主义的内涵作了具体的界定。第三,强调现实主义文学“要以表现时代为其任务”。第四,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着重写人物,塑造典型。第五,茅盾要求现实主义要有自己的民族形式。第六,要求作家掌握进步的世界观,深入生活,并争取创作自由。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前后〉这些作品都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特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另外沙汀的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艾芜的小说〈憩园〉〈寒夜〉〈第四病室〉。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1915年1月胡风在〈七月〉停刊以后又创办可〈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胡风的〈置身在为民主斗争里面〉和舒芜的〈论主观〉,把他们对于主观问题的见解做了较有系统的论述,从1940年到1943年间,胡风先后在〈今天,我们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一个要点备忘录〉〈现实主义在今天〉等文章中,比较突出地强调了作家的“主观作用。1944年间,胡风在〈文艺工作底发展极其努力方向〉〈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等文章中进一步论述了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胡风的主观现实主义理论与五四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与30年代左翼理论家的观点以及〈讲话〉有着完全一致的地方,同时又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些甚至和〈讲话〉的观点不一致。

  纵观现代文学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整个流变过程,现实主义从引进到被广泛的被接受再到和革命的特殊环境相结合直至民主化进程中,它都表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

回答3:

贡献了一大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