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小批量,多批次的及时配送方式的发展,运输费用正在逐年提升,许多企业的运费已经超
越了库存费用. 选择有效的配送路线,已成为控制物流成本的主要措施. 那么如何选择有效的配送路线呢?
现代企业已经普遍接受了一种观点,即有效的配送路线实际上是在保证商品准时到达客户指定点的前提
下,尽可能的减少运输的车次和运输的总路程.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节约法已成为选择配送路线的主要
方法,并受到国内外物流界的青睐.
1 节约法的基本原理
假如由一家配送中心(D
1.物流科学概念:
物流科学就是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揭示了物流活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认定这些物流活动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2.物流与流通
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流通活动包括商流和物流
商流:对象所有权转移的活动称为商流
物流: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存储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3.商物分离的概念: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流通的最佳路线的必经之处。
2.如果商品的交易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造成实物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
3.商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物流则不需要受经营环节的影响,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尽量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短得物流路线,按时保质的送到用户手上,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4.物流与生产
1.物流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物流系统的改善能带来能以预料的效益。
2.物流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次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物流分类
1. 按照作用分类
a. 供应物流 b. 生产物流 c. 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e. 废弃物物流
2.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a. 地区物流 b. 国内物流 c. 国际物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
a. 社会物流 b. 行业物流 c. 企业物流
6.企业物流结构及其合理化途径
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 1 管理层 2 控制层 3作业层
企业物流的意义:
1.降低物流费用、减少物流成本
2.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
3.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各种设施再生产空间的合理布置
2.合理控制库存
3.均衡生产
4.合理的配置和利用物流机械
5.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7.物流的后进性
物流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技术,物流科学的产生也比加工科学历史短暂,称之为物流的后进性。
8.物流定义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9.网络时代的物流特点
1.经营全球化
2.网络系统化
3.供应链的简约化(供应链是指涉及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活动的全过程中、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系统)
4.企业的规模化
5.服务一体化
10系统性是物流科学的最基本特征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物流的全过程,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费用最小
第二章 物流系统及其构成
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区别或者相互作用的单元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完成某一个功能的综合体。
2.系统成立的条件:
1.系统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要素组成
2.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使系统保持稳定
3.系统具有一定结构,保持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使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点:
1.具有可以判断目标性能好坏的标准
2.为了完成同一目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3.有可能应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分析验证
4.物流系统的概念:
是由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组成(物流子系统),系统的输入各个环节所消耗的劳务、设备、材料等资源,经过处理转化,变成系统的输出即物流服务。
5.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之间的约束关系。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
4.个子系统的功能和费用的关系。
6.物流系统的模式
输入、处理(转化)、输出、限制或者制约、反馈
7.物流系统化的目标(5S): p41
1.服务性 (Service)
2.快捷性(Speed)
3.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Space saving)
4.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
5.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
8.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当系统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或者矛盾的因素的时候。
9.物流系统分析的特点:
1.以整体为目标
2.以特定问题为对象
3.运用定量方法
4.评价值判断
10.运输
1.运输是物体借助动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
2.运输的任务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的移动
10-1.运输的方式:
铁道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0-2.合理化运输的途径
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
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行效率
4.推进共同运输
5.采用各种现代的运输方式
11.仓储
仓储是“对物品进行保存及对其数量、质量进行管理控制的活动”
11-1.仓储的目的
是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时间上的差异,使物质产生时间效果,实现其使用价值。
11-2.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
4.配送和流通加工的功能
11-3仓储合理化
1.实现ABC管理
2.科学的库存控制
3.应用预测技术
12.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是指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在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
12-1.装卸搬运的意义
1.装卸搬运载物流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装卸搬运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3.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
12-2.装卸搬运的构成:
1.堆放拆垛作业
2.配货作业
3.移送作业
4.其他作业
12-3.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原则
1.省力化原则
2消除无效搬运
3.提高搬运活性
4.合理利用机械
5.连续化原则
6.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
7.集装单元化原则
8.人格化原则
9.提高综合效果
13.包装
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
包装可以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
13-1.包装合理化
1.包装的轻薄化
2.包装的单纯化
3.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4.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
6.有利于环保
14.流通加工
物品在从生产地道使用地过程当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等简单作业的总数。
14-1.流通加工的目的:
1.方便运输
2.方便用户
3.方便综合利用
15.配送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挑选、加工、包装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5-1.配送的特点:
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者输送,而是运输和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3.配送不是广义上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以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货,而已供货者送货到用户的服务性供应。
4.配送是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运送。
15-2.配送的分类
按配送组织分类:
1.企业内部配送
2.企业之间配送3.企业对消费者配送
按照配送时间分类:
1.定时配送
2.准时制物流配送
3.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共同配送
15-3.配货作业方法
1.分货方法
2.拣货方法
15-4.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
1.确定目标
2.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
15-5.配送中心的工作流程
工厂—〉进货—〉集货—〉存储—〉分拣、—〉配货—〉分发—〉车辆配装—〉送货—〉用户
31配送中心的功能:
集货、储存、分货和配货
15-6.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
要考虑到配送范围的距离、集货渠道的距离、实际交通状况,又要考虑时间、费用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15-7.配送中心的功能划分:
进货区、储存区、分拣区以及其他功能区
16.物流信息
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或者物流活动进行中必要的信息称为物流信息。
16-1.物流信息的特点:
1.物流信息量大
2.物流信息动态性强
3.物流信息种类多,由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之间的信息。
16-2.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使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开发的信息系统
16-3.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
1.集成化
2.模块化
3.网络化
4.实时化
5.智能化
16-3.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
16-4.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1.操作型系统
2.决策型系统
16-5.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按照垂直方向: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
按照水平结构:供应物流、生成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
第三章: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
1.物流成本:
是指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消耗的物化活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成本由3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和费用。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3.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1.1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动到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1.2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1.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2.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3.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1.3 物流成本计算的目的
1.揭示物流成本的大小,提高企业内部堆物流的重视程度。
2.发现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业绩评价。
4.指出由于其他部门引起的不合理物流活动。
1.4 物流成本基础数据的取得方法
1.计算范围取决于成本计算的目的,在讨论物流成本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该成本计算所含盖的范围。
2.在计算物流成本时,由于原始数据是来自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因此,首先应该把握按支付形态分类的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物业费、管理费等。
1.5物流成本计算表
1.从领域类别的角度把握支付形态类别成本
2.从功能类别的角度把握支付形态的成本
3. 从功能类别的角度把握领域类别的成本
1.6 物流成本计算的新方法--- 物流ABC
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 活动基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
1.7物流ABC的运用程序
1.明确导入ABC的目的及对象
2.调查作业流程和物流中心布局
3.界定作业环节。
4.计算各作业环节的单价。
5.确定费用分担比例。
6.其它
2.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
物流服务的质量决定于物流系统的质量,与物流系统的各项工作的质量高低密切相关。物流服务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拥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
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
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
2.1物流服务对企业的重要性
1.物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一环。
2.物流服务水准的确立对经营绩效具有重大影响。
3.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对降低流通成本具有重要影响。
4.物流服务起着连结厂家、批发商、零售商的纽带作用。
2.3物流服务的特性
1.从属性
2.既时性
3.移动性和分散性
4.需求的波动性
5.可替代性
2.4工商企业的物流服务内容
工商业企业物流服务是客户服务的一部分。客户服务是由企业提供的、能够使交易中的商品增值的服务。可以分为三类:
1.作为功能活动得物流服务
2.作为执行标准的物流服务
3.作为经营理念的物流服务。
2.5工商业物流服务的标准:
1.库存保有率
2.订货周期
3.配送率。
商品完好率
2.6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内容
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系统设计及网络化物流服务、信息咨询
2.7物流服务水准的确定
物流服务水准的确定应该通盘考虑商品战略和地区销售战略、流通战略和竞争对手、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以及物流系统负责人所采取的方针等具体情况,再作决定。
2.8服务与成本的关系:
1.服务水准一定,成本降低。
2.服务水准与成本同时上升
3.服务水准上升,成本一定
4.服务水准提高,成本下降。
利润曲线上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点,规划物流系统就是要寻找这一理想的服务水平。
2.9 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
1.对顾客服务水准进行市场调查。
2.顾客服务水平设定
3.标准费用的感应性实验。
4.根据顾客服务水准实施物流服务。
5.反馈体系的建立
6.业绩评价。
7.标准与计划的定期检查
8.标准修正。
3.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存储、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
3.1物流标准化的作用:
1.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
2.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3.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
4.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
物流标准的种类:物流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 物流基础标准:
1.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个标准的最小公约尺寸
3.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是指最小的集装尺寸,它是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按倍数推导出来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
4.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主要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所用的基础模数,在设计建筑物的长、宽、高尺寸、门窗尺寸以及跨库、深度等尺寸时以次为依据。
3.3各个分系统中的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
2.仓库技术标准
3.包装标准
4.传输机具标准
5.站台技术标准
6.集装箱、托盘标准
7.货架、储罐标准
8.信息标准
3.4 工作标准
物流工作标准是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制度。
3.5作业标准:
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设备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
3.6包装标准化
1.包装基础标准
2.包装材料标准
3.包装容器标准
4.包装技术标准
5.产品表包装标准
6.相关标准
4.物流质量管理
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现在企业物流质量就是现代企业根据物流运动规律所确定的物流工作的量化标准与根据物流经营需要而评估得物流服务的顾客期望满足程度的有机结合。现代4.1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概念:
依据物流系统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了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标准,运用经济办法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4.2 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
1.全员参与
2.全程控制
3.全面管理
4.整体发展
4.3 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商品的质量保证以及改善
2.物流服务质量
3.物流工作质量
4.物流工程质量
4.5 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体系
1.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
2.物流服务设计
3.物流服务过程
4.物流管理业绩的分析和改进
4.6 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途径
树立现代企业物流整体管理思想
1.真正形成物流整体质量管理的认识
2.认真做好物流服务过程的整体质量管理。
3.整体考核现代企业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4.同时提高现代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和外部服务质量。
4.7 建立有效的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计量顾客对物流质量的期望
2.强调信息质量
3.实时监控物流质量状况
4.8加强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1.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计算、评估体系,切实消除现代物流过程中的差错。
2.积极引进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第四章 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
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了更好的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得物流活动,以合同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已达到队物流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1.1第三方物流于传统的物流委托的异同
传统的物流只是将企业物流活动的一部分,主要施物流作业活动,如货物运输、货物保管交由外部的物流企业去做,而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物流管理活动以及一部分企业内部物流活动仍然保留在本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是站在货主的立场上,以货主企业得物流合理化为设计系统运营的目标
1.2 物流服务商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经营管理机构
2.能够独立的签发物流服务单证
3.具有与经营能力相适应的自有资金
4.具有承担物流服务合同义务的能力
1.3 国际物流服务商的要求:
1.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际运输服务路线。
2.有一支具有国际运输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队伍。
3.在各条运输路线上要有完整的分支机构、代表或者代理人组成的网络机构。
4.在涉及多式联运的情况下,要能够制定出各线路的多式联运单一费率。
5.有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1.4 物流服务商的经营方式
1.企业独立经营
2.大企业联营
3.代理方式
1.5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模式
1.自主发展模式
2.合作发展模式
1.6 第三方物流与企业物流模式选择
1.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队物流的管理能力
2.企业对物流控制能力的要求
3.企业自身的物流特点
4.企业规模和实力
5.物流系统总成本=总运输成本+库存维持费用+批量成本+总固定仓储费用+总变动仓储费用+订单处理信息
6.费用+顾客服务费用
7.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8.自拥资产和非自拥资产第三方物流的选择。
1.7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内容
服务功能:
从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上看,我国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包括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只有15%。
2.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管理,提供一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第四方物流不仅仅对特定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2.1 第四方物流的特征
第四方物流集成了管理咨询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能力,他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1.再造:供应链协作和供应链过程的再设计。
2.变更:通过新技术来实现各个供应链只能的加强。
3.实施:流程一体化,系统集成和运作交接。
4.执行:承担多个供应链职能和流程的运作。
2.2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
第四方物流具备的一些条件:
1.不是物流的利益方
2.实现信息共享
3.必须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
第四方物流是比第三方物流更进一步得物流服务业态,它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为整个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在物流服务上,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应该互补合作,达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需要依据配送目标达成:
(1)以效益最高为目标,指计算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以成本最低为目标,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以效益为目标。
(3)以路程最短为目标,如果成本与路程相关性较强,可以选它作为目标。
(4)以吨公里数最小为目标,在“节约里程法”的计算中,采用这一目标。
(5)以准确性最高为目标,它是配送中心中重要的服务指标。当然还可以选择运力利用最合理、劳动消耗最低作为目标。
经济效益最优,防止效益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