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缺乏自信。
建立自信的具体方法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满的吗?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当作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二)练习正视别人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许多有关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视你的时候,你会直觉地问自己:“你想要隐藏什么呢?他怕什么呢?他会对我不利吗?”
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有罪恶感;我做了或想到什么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触你的眼神,你就会看穿我。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你: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诉你的话是真的,毫不心虚。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当大卫·史华兹还是少年时,到镇中心去是很大的乐趣。在办完所有的差事坐进汽车后,母亲常常会说:“大卫,我们坐一会儿,看看过路行人。”
母亲是位绝妙的观察行家。她会说:“看那个家伙,你认为他正受到什么困扰呢?”或者“你认为那边的女士要去做什么呢?”或者“看看那个人,他似乎有点迷惘。”
观察人们走路实在是一种乐趣。这比看电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启发性。
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但是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可以改变心理状态。你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作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表白。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的步伐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
使用这种“走快25%”的技术,抬头挺胸走快一点,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四)练习当众发言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你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涉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也许是评论,也许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后才发言。要做破冰船,第一个打破沉默。也不要担心你会显得很愚蠢。不会的。因为总会有人同意你的见解。所以不要再对自己说:“我怀疑我是否敢说出来。”用心获得会议主席的注意,好让你有机会发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自己很实际的推动力,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实在无法再对你生气。拿破仑·希尔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我的车停在十字路口的红灯前,突然‘砰’的一声,原来是后面那辆车的驾驶员的脚滑开刹车器,他的车撞了我车后的保险杠。我从后视镜看到他下来,也跟着下车,准备痛骂他一顿。“但是很幸运,我还来不及发作,他就走过来对我笑,并以最诚挚的语调对我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诚的说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声说:‘没关系,这种事经常发生。’转眼间,我的敌意变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会觉得美好的日子又来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没有什么用的,要露齿大笑才能有功效。我们常听到:“是的,但是当我害怕或愤怒时,就是不想笑。”当然,这时,任何人都笑不出来。窍门就在于你强迫自己说:“我要开始笑了。”然后,笑。要控制、运用笑的能力。
(六)怯场时,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静下来
内观法是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是实验心理学之祖威廉·华特所提出的观点。此法就是很冷静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情况,而后毫无隐瞒地抖出观察结果。如能模仿这种方法,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隐瞒地用言语表达出来,那么就没有产生烦恼的余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个陌生的地方,内心难免会疑惧万分,这时候,不妨将此不安的情绪,清楚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我几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个不停,甚至两眼也发黑,舌尖凝固,喉咙干渴得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不但可将内心的紧张驱除殆尽,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静。不妨再举一个很实在的例子。有一个位居美国第5名的推销员,当他还不熟悉这行工作时,有一次,他竟独自会见美国的汽车大王。结果,他真是胆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实地说出来了:“很惭愧,我刚看见你时,我害怕得连话也说不出来。”结果,这样反而驱除了恐惧感,这要归功于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语气则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对着镜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肤色时,忍不住产生某种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却被自卑感所困扰。虽然彼此的肤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会以为:“我的皮肤呈小麦色,几乎可跟黑发相媲美。”而她内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人却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来:“怎么搞的,我的肤色这么黑。”两种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见镜子就丧失信心,甚至在一气之下,把镜子摔破。由此可见,价值判断的标准是非常主观而又含糊的。只要认为漂亮,看起来就觉得很漂亮,如果认为讨厌,看来看去都觉得不顺眼。尤其,关于自卑感的情况,也常常会受到语言的影响,所以说,否定意味的语言,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是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他奉劝天下人要多多称赞肤色黑黝的女人说:“你的肤色如同胡桃那样迷人。”只要不断如此赞赏对方,那么,这位女人即使再三对镜梳妆,或明知自己的皮肤黑黝,也会毫不在乎。这样一来,她就能专心于化妆,而且总觉得自己不失为迷人的女性。
接着,卢克莱修奉劝我们不妨将“骨瘦如柴”改说为“可爱的羚羊”,把“喋喋不休”改说为“雄辩的才华”。不同的语言可将相同的事实完全改观,而且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总之,运用肯定或否定的措词,可将同一件事实,形容成有如天壤之别的结果。可见措词这件事,诚然是任何天才都无法比拟的魔术师。在任何情况之下,只要常用有价值的措词或叙述法,则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当然驱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八)自信培养自信
如果缺乏自信时,一直做些好像没有自信的举动,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缺乏自信时更应该做些充满自信的举动。缺乏自信时,与其对自己说没有自信,不如告诉自己是很有自信的。为了克服消极、否定的态度,我们应该试着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不行,身边的事也抛下不管,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如自己所想的一样。有某一学生团体,提倡大学生每年选出一位最合乎现代且美丽的大学生,并且举办比赛。以下是那里的工作人员说的。他(她)们到各大学、到大街上,看到美丽的人,就把小册子拿给他(她)们看,请他(她)们参加这个比赛。从地方到中央,举办一次又一次各种的比赛。然而,大家变得愈来愈美,简直让人看不出来。那里的工作人员说:“大概愈来愈有自信了吧!”这话完全正确。因为“我要参加这个比赛”的这种积极态度,使这些人显得好美。“我要参加这个比赛”,这种肯定生活的态度产生自信,使这些人显得更美。丹麦有句格言说:“即使好运临门,傻瓜也懂得把它请进门”,如果抱着消极、否定的态度,即使好运来敲自己的门,也不会把它请入内。机会来临时,更应该抛开自己消极、否定的态度。运气不仅发自于外,也发自于内心“今天一整天都不说刻薄话”,这些事看起来容易其实不简单。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就做得到。如果能在声音中表现得有笑容,那么人生就会一天天变得亮丽起来。因为,如果声音带着亲切的笑意,人们就会想和你交谈,然后因为和人接触而有精神起来。电话交谈时,如果用有笑容的声音说话,对方听了舒服,自己也觉得快意。苦着一张脸或者冷言冷语地,不仅会让对方不舒服,自己也会不痛快。用言语冲撞对方时,就是用言语在冲撞自己,自己对对方的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态度。我们应该像砌砖块一样一块一块砌起来,堆砌我们对人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即使不能喜欢所有的人,也应该努力多喜欢一个人也好,喜欢一个人,相对地,也会喜欢自己,然后,也会克服对他人不必要的恐惧。因为,自信会培养自信。一次小成就会为我们带来自信。如果一下就想做伟大、不平凡的事,就会愈来愈没有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时,个性会显现出来。重要的是,与其极欲恢复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现在可以做的事。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就可以从自我的形象中获得解放。总之,要试着记下马上可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践,没有必要非是伟大、不平凡的行动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可以轻松做完的工作,如果留到第二天,工作就会变得很沉重。如果心想“真烦!”而留待第二天,工作就会相对地变重。今天能动手做的事如果拖到第二天,那么那些延迟的工作就会使自己的负担加重。从没遇到有人说:“从明天起我要戒烟!”而把烟戒了的。也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今晚酒喝到此为止!”而把酒戒掉的。以下是一位摄影师的小故事。一次,这位摄影师出席某个聚会。前往酒会的途中,这位摄影师说道:“我戒酒了”,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回答:“刚才我决定戒掉的。”他把烟、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待这次酒会过后”或者“这次酒会是最后一次”。“永远”也是一小时一小时累积起来,因为抽掉一小时,也就没有永远了。试着制作两张卡片,一张写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张写上“待会儿再做”。把这两张卡片随身带着,当自己不太有自信时,抽出其中一张。这时应该抽出写着“Go ahead!”那张。我们可以在背面先写上“要有自信”。当自己不知道要不要做时,务必抽出这张卡片。因为今天关系着第二天,今天可以动手做的事如果没有动手做,明天再要动手做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根据你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比较肯定地认为你现在的问题是压抑型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以往极容易转化为抑郁症。
压抑型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容易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过多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
(2)过重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人活于世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3)紧张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缘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一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1)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如容貌较差,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与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个体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人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2)某些气质与性格可能产生压抑感,抑郁质的人内向且过于抑制,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要比别人更加明显。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干而言,内向性格的人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压抑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他存在于社会各年龄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压力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
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一般而言,压抑心理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郁。主要表现在:忧心忡忡、失眠、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合群、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大、对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
(2)厌倦。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懒得和人说话;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不远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成就动机下降。
(3)优柔寡断。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做事无主见、不果断,做决定犹豫不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勇气等都属于优柔寡断的表现。
(4)社交障碍。由于心情消沉,不愿多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板,少有笑言,敏感,戒备提防他人,生怕被别人抓住把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
(5)躯体化焦虑。由于将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个体的焦虑感会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的则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导致肥胖。
以上内容是从专业心理学资料中抄录,由于你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请你自己对照吧。
压抑心理的调适主要在于:
1.正确评价自己。 身处挫折情境,应先从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积极有为,建立起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才能稳定自己的心境。
2.作息时间安排有序。 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动手做事,心理状态就越是难以调适。为缓解压抑心理,不妨列出一个工作、学习、生活日程表。不论事情大小都列入其中,并认真专心去做。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心里就会踏实得多。
3.兴趣爱好广泛。 心情压抑时,许多人放弃了他们平时的业余爱好,这只会使心情更压抑、更沮丧、更会丧失信心。为尽快改善恶劣的心境,务必把注意力转移到业余爱好和社交活动中去,并在群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体验自己的价值。
4.适度的锻炼。 心情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大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且可使肌体放松,消除紧张、焦虑的心情,从而信心倍增。
5.果断抉择。尝试短时间内作出重要的决定,并果断而坚决地付诸实施,并勇敢地承担选择的后果。虽然这样你会感到很冒险,但你要知道,作出决策并不需要像你以往那样长的时间。看准了的事情就要马上去做,不必要深思熟虑,等到有充足理由才去做不要把精力耗费在后悔上,专心努力完成好你的计划,做好你当下的任务。
人们需要倾听和倾诉:
人往往都会有寂寞和孤独的时候,需要朋友,需要去倾诉。而倾听又恰似一种心理按摩的医生,使倾诉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精神上获得轻松,从而保持心理上的健康。人生的不同阶段,心理需要、渴求的东西也不同。青年时代,有太多的幻想,太多的追求,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失落。正是这一切,憋闷在心里的焦躁,难耐的情绪像火一样需要爆发。需要倾诉,需要把郁积在胸中的憋闷泄出来。
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情绪不佳处于低谷时,能用最短的时间调整、转变、恢复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倾听和倾诉。倾诉者一般心理状态在某阶段处于心理上的优势。所以倾听是一个精神和心理保护的过程。当你认真地听你的朋友诉说时,你听得那样投入,那样认真,把自己的感情溶进对方的感情之中,你会获得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友谊。对于朋友来讲,交流是倾诉与倾听的过程。对于医生来讲,心理和精神的治疗,也是倾诉与倾听的过程。所以,无论是朋友,还是医生,我们都应该学会倾听。
朋友是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心里不痛快时总想找知心朋友谈谈,倾吐内心的一切苦衷,谈完之后心理顿感痛快多了。一些关于保健的科普文章总是告诫人们不要生气,保持精神愉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避免惹气伤神的。因此,任何人也不能完全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随意泛滥和长时间持续,这样可防止或减少由于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还能有效地预防精神性、心理性疾病的发生。
人们调节情绪的方式大多是采取抑制、转移等方法进行调节。但心理卫生学不主张人们无限制地抑制自己的情绪。有些人被不良的情绪长期困扰,把忧伤埋在自己的心底,对身体健康危害甚大。此时,如能把心里的积怨对自己的朋友诉说,将会对自己的心态有所改善。“把快乐告诉别人就等于你拥有两份快乐;把忧郁说给他人就等于忧郁减少了一半”。事实上也是如此,人们愿意把心中的苦闷、忧虑、悲伤乃至愤懑告诉知心朋友,朋友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能手。在这方面他们很像一些内行的心理医生,不仅会帮助你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且能帮你卸下精神包袱。
简单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以上所提供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当然实践起来可能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有决心和耐心,持之以恒。好了,我想说的就那么多,好好努力吧,相信自己,奇迹才会出现!
很简单,那是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想的很透彻,你可以选择心理咨询,也可以自己继续自我觉察,还可以找个喜欢的事做做,不求任何结果,如果你能做到,你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鼓励自己,树立自信。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你没戏,省省吧。
多看书,书能让人沉淀。
看一个月的书,症状能减轻一半。我以前就这样。
你所处的年龄很多人都有此现象,如过你能认识到你的状态,就不会出偏差。达尔文有句话: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人也一样,尽量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做人要有度量,拿得起放的下,经得起挫折和风雨,吃得了亏,目光远大,心胸宽阔,要学会从别人的满足中获取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