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绍的有的是我们这里的【三绝】,好耍的地方有,石马山,以及以下说的东明湖,百里竹海,双桂堂,明豪广场。好吃的就有张鸭子,袁伊豆干等等。欢迎到梁平来耍!
梁山八景
“梁山八景”为:石马归云、福利钟文、万石春耕、垂云北观、赤牛卧月、高梁耸翠、崖泉瀑布、古洞蟠龙
“梁山八景”是梁平县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自然人文景观。1938年10月开始,日寇飞机对梁平县城、梁平空军机场及部分乡村进行了长达6年的大轰炸,“梁山八景”中的5处名胜古迹先后被毁。近几年以来,梁平县投资60万元,在石马山的一块石壁上,开凿浓缩了的“梁山八景”超大型浮雕,以此警醒后人。
东明湖景区原为沙坝水库,位于梁平县梁山镇,紧邻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东山林场。该湖距县城3公里,水域面积700余亩,是县城主要的饮用水源,兼具灌溉、防洪、旅游等功能。 东明湖呈掌状, 渝万高速公路横跨其间,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来到景区,迎面就是巍峨的大坝。沿陡峭的石梯拾级而上,登临坝顶顿时豁然开朗。湖似妆镜、清澈湛蓝,水道幽深,九曲十八弯。水库旁就是气势雄浑、海拔1000多米高的菩萨顶山峰,峰巅云雾环绕,峰峦隐现,气象万千,把秋日的东山扮装得极为神秘。行走在东明湖景区,绿荫苍翠、清雅怡人,湖山共存,山水媲美。倘佯其间,犹如人在画中行,让人引发思古之幽情。
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 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 是梁平县的地方小戏,被誉为“艺苑奇葩”,是全国的稀有剧种之一,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梁山灯戏就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母体脱颖而出。清代中期是梁山灯戏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竹枝词云:“唱灯随处是歌楼,曲子无腔易转喉。传说官班明日拢,开场先看小包头。”每逢节日盛会,各乡筑台竞演,梁山灯戏逐渐成熟成型,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梁山灯戏的主干音乐“胖筒筒调”(也称“梁山调”),旋律优美简洁,易于传唱,并渗透到湖南花鼓灯、江西采茶戏等十一个省市数百个县的地方剧种的音乐中。湖北《宜昌府志》、《汉皋竹枝词》和乾隆30年《辰州府志》等历史文献均有记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梁平对梁山灯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湖南、湖北等省从事戏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在国内戏曲、音乐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优秀剧目《送京娘》、《抢财神》、《招女婿》、《卖驴》等先后30余次荣获重庆市首届乡村文艺汇演金奖、全国计划生育文艺调演“天利合杯”银奖、文化部第11届“群星奖”金奖等奖项。
梁平年画 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三大年画之一。
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造型独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充满强烈的乡土气息,技术上具备了动画、剪纸和漫画的效果,其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久看不厌。
。 欢迎来游玩!!
梁山八景
“梁山八景”为:石马归云、福利钟文、万石春耕、垂云北观、赤牛卧月、高梁耸翠、崖泉瀑布、古洞蟠龙
“梁山八景”是梁平县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自然人文景观。1938年10月开始,日寇飞机对梁平县城、梁平空军机场及部分乡村进行了长达6年的大轰炸,“梁山八景”中的5处名胜古迹先后被毁。近几年以来,梁平县投资60万元,在石马山的一块石壁上,开凿浓缩了的“梁山八景”超大型浮雕,以此警醒后人。
东明湖景区原为沙坝水库,位于梁平县梁山镇,紧邻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东山林场。该湖距县城3公里,水域面积700余亩,是县城主要的饮用水源,兼具灌溉、防洪、旅游等功能。 东明湖呈掌状, 渝万高速公路横跨其间,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来到景区,迎面就是巍峨的大坝。沿陡峭的石梯拾级而上,登临坝顶顿时豁然开朗。湖似妆镜、清澈湛蓝,水道幽深,九曲十八弯。水库旁就是气势雄浑、海拔1000多米高的菩萨顶山峰,峰巅云雾环绕,峰峦隐现,气象万千,把秋日的东山扮装得极为神秘。行走在东明湖景区,绿荫苍翠、清雅怡人,湖山共存,山水媲美。倘佯其间,犹如人在画中行,让人引发思古之幽情。
梁平三绝
传统的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被誉为“梁平三绝”。 曾被誉为川东奇葩,2000年被评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
梁山灯戏 是梁平县的地方小戏,被誉为“艺苑奇葩”,是全国的稀有剧种之一,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 远在明正德年间(1506——1521),梁山灯戏就从民间的“玩灯”和“秧歌戏”母体脱颖而出。清代中期是梁山灯戏发展的鼎盛时期。有竹枝词云:“唱灯随处是歌楼,曲子无腔易转喉。传说官班明日拢,开场先看小包头。”每逢节日盛会,各乡筑台竞演,梁山灯戏逐渐成熟成型,在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梁山灯戏的主干音乐“胖筒筒调”(也称“梁山调”),旋律优美简洁,易于传唱,并渗透到湖南花鼓灯、江西采茶戏等十一个省市数百个县的地方剧种的音乐中。湖北《宜昌府志》、《汉皋竹枝词》和乾隆30年《辰州府志》等历史文献均有记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梁平对梁山灯戏进行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湖南、湖北等省从事戏曲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在国内戏曲、音乐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优秀剧目《送京娘》、《抢财神》、《招女婿》、《卖驴》等先后30余次荣获重庆市首届乡村文艺汇演金奖、全国计划生育文艺调演“天利合杯”银奖、文化部第11届“群星奖”金奖等奖项。
梁平年画 曾被誉为“天府之国”三大年画之一。
梁平年画起源于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它用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艺术提炼,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历史故事等为题材,造型独特、精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充满强烈的乡土气息,技术上具备了动画、剪纸和漫画的效果,其画面饱满简洁,造型古朴粗犷,神态生动,构图完整,对比强烈,从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形式美,作为套色木刻版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久看不厌。
梁平竹帘 制作工艺已逾千年历史。具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梁平竹帘采用当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并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多种表现手法,制作出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它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