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少林是由禅宗五祖弘忍的得意弟子神秀所始创。
南少林则是由禅宗六祖慧能所始创。
宗史话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史略
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相传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从印度渡海东来,梁普通(520—526)前后到洛阳弘扬禅法。因其禅法不为当时佛教界所重,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观,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弟子慧可、道育等。慧可从达摩6年,达摩授以《楞伽经》4卷。后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东北),传法于僧璨。僧璨受法后又隐于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太湖北),萧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有道信侍璨9年,得其衣法。后至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传法,尝劝道俗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可见其除依《楞伽经》外,还以《般若经》为依据。后住湖北黄梅双峰山(一名破头山)30多年,主张“坐禅守一”,并传法于弘忍。其另一弟子法融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传牛头禅。
弘忍得法后即至双峰山东冯茂山(一作冯墓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其禅学为“东山法门”。其“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的作风,开中国佛教特有的禅风,对后来禅宗发展影响甚大。著名弟子有禅秀、慧能、惠安、智诜等。相传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大家各作一偈,时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认可,并秘密传以衣法,为第六代祖。慧能得法后南归,隐居15年,继至曹溪住宝林寺。后应请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并传授无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法海等40余人。法海集其言行为《六祖坛经》,是为南宗。神秀于弘忍寂后至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弘禅,20余年中门人云集,是为北宗。神会先后在南阳、洛阳大弘禅法,南宗遂成禅宗正统,慧能宗风独尊于天下。神秀北宗则门庭寂寞,传不数代即衰亡。
你所说的北少林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创始人是印度僧人跋陀。北魏孝品三年(公元527年),印度菩提达摩禅师漂洋过海,来到此地,传授禅宗,遂成祖庭。
南少林实际有三处:一是莆田,一是泉州,一是福清。
来源于隋唐战乱的“十三棍僧”助唐平乱,发展于明中期抗击倭寇,嵩山少林寺派武僧到福建莆田、泉州、福清等地组织地方武装,由于武僧也为禅宗僧人,因此训练基地就在当地禅宗寺院。后福建慢慢形成以莆田、泉州两地为主的南少林。后两地为争南少林正宗而起争执。最终泉州少林以到嵩山少林归宗的形式确定了正统地位。泉州少林的创始人,据《西山杂志》载,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
下面是福建几家“南少林”寺庙: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福清南少林寺,约创建于宋代(个人认为应为唐代,宋代基本不允许有地方武装),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我记得还有一家红龙少林寺
去过莆田
不错 不错
南少林历史确是存在过,但具体地址在争论中,北少林寺是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尊者而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南少林的争论中,拥有最多赞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为泉州少林寺,一为莆田少林寺,一为福清少林寺(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
南少林,大量的资料显示其的确存在过,但却在清朝时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廷镇压了,是彻底焚毁还是改名换姓,至今尚被研究者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1.其的确存在;2.南少林在福建;3.它留下了不同于北少林的丰富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