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

2024-11-13 16:43:5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程度在加剧,北京成了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水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某些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以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据我国专家偏保守的估计,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占我国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GNP))的9%左右。国外有的报道称,中国正在成为“公害大国”。

(一)城市环境污染态势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

城市尘污染。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μg/m3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60~90μg/m3约3~9倍,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然而,这5个城市在我国仅属中等污染,许多城市尘污染还要严重得多,如:吉林、济南、太原、铜川等城市总悬浮微粒年日均浓度都超过600μg/m3,这些城市冬季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超过1000μg/m3。全国5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尘污染严重刺激和损害呼吸道粘膜,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炎症和气道阻力增加,长期作用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归因百分比为30%以上。据20个统计资料较全的大中城市分析,每年因大气污染所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150万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为2.3万人,肺心病患者17.7万人,肺心病死亡人数1.3万人。

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危害十分严重。例如在重庆市,马尾松成片死亡;街道两旁树木自60年代以来已更换3次树种,仍无法抗御酸雨的侵蚀;嘉陵江大桥钢梁腐蚀严重,必须每年除锈和油漆一次;重庆电视塔建成3年后就生锈,9年内维修3次;建筑物变得又黑又脏;农作物减产5%~10%,往往一次酸雨后作物成片毁坏;酸雾明显损害人体健康。除西南、华南酸雨区之外,近年来又逐渐形成了以长沙、南昌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以厦门、上海为代表的华东沿海酸雨区和以青岛为代表的北方酸雨区。据估算,仅西南、华南酸雨区因酸雨造成森林死亡、农业减产、金属腐蚀的经济损失即达140亿元(按1988年价格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将不断增加,全国煤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将以4%的速度增长,若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大气煤烟型污染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汽车和摩托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许多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

(l)河流

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例如,淮河在评价的2000公里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近几年来共发生大的污染事故54起,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直接经济损失2亿元;江苏邳县污水灌溉农田,造成小麦平均每亩减产40~50公斤,水稻平均每亩减产60~90公斤。1989年春节之际,上游开闸污水下泄,致使淮南、蚌埠两市自来水受到严重污染而不能饮用,100多万市民的饮用水发生危机,老百姓怨声载道。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症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除淮河之外,松辽水系、海河水系、珠江水系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据15个省市29条江河不完全统计,2800公里河段渔类基本绝迹,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1000起,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同时由于河口的污染,溯河性鱼虾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内湾渔场荒废。

(2)湖泊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昆明市第三水厂1993年被迫停产43天,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987年昆明市肉联厂100多名职工中毒;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1987年产量仅为最高年产量的1/10,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绝迹。

据全国饮用水源调查,全国约7亿人饮用大肠菌群超标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饮用硝酸盐超标水。近年来我国伤寒、细菌性痢疾、传染性肝炎、腹泻等疾病屡有发生,都与水污染有关。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北方缺水问题已十分严重,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全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40多个城市经常闹水荒。据统计,全国因缺水造成粮食减产50多亿斤,工业产值损失近千亿元。

3.噪声和固体废物污染亟待解决

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据42个城市监测,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平均每年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5.5万公顷。城市垃圾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1992年达到8262万吨,造成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二)环境污染从城市向农村扩展

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出现了由城市向农村急速蔓延的大趋势。据调查,乡镇企业现有1800万家, 1992年其废水排放量为36.6亿吨,全国2/3的河流受乡镇企业污染,污染土地2000多万亩。

近十年来,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效果显著,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每年化肥施用量达2930万吨(折纯),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仅为国外先进农业区的1/2),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很大。由于乡镇工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三废”治理能力低,排出的污染物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有的地区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例如,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全国1万多家小造纸厂造成农村水环境严重恶化;土法炼焦、炼硫磺、金属冶炼产生的大气污染使大面积植被坏死、粮食绝收;乱采滥挖、采富弃贫致使资源破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其后果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农民的健康,贵州、云南等省出现了明显的公害病,如铅中毒、砷中毒、镉中毒等。

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三)生态破坏态势

我国的生态破坏态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1.物种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近年来,非法捕猎、经营、倒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广东省吴川县非法出售犀牛角,广东珠海活熊取胆等案件已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2.植被破坏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然而,据1993年林业部公布,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3.9%。尽管建国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1984~ 1988年全国每年被侵占750万亩,而1989~1991年达年均837万亩,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植树造林的成效。草原面临严重退化,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3.土地退化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发展,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的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理想值应当是不小于3%)。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四)面对全球环境问题,中国的形象堪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球环境正在急剧恶化,臭氧层破坏、热带雨林消失、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全球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以及横跨美国、日本、中国、前苏联等广阔地带上空的臭氧已经减少3%的警报,正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臭氧层破坏将导致皮肤癌发病率增加,明显损害人体及动物免疫系统。我国已于1989年和1991年先后参加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修正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议定书》规定:经济发达国家将于1994年全部停止使用哈龙类物质,1996年全部停止使用氯氟烃类物质。虽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有10年宽限期,但发达国家全部停止使用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生产与使用受控物质数量最多的国家,难免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

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时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所致。目前,我国人均使用能源水平低,但使用煤炭的总量占世界第三(美国、前苏联、中国),而且,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式,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得到改变。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到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那时,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国是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并已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承担了履行公约的义务。但是,由于一些人缺乏认识,滥捕乱杀野生动物、滥砍乱挖野生植物现象依然存在,走私贩卖珍稀物种屡禁不止,这不仅严重破坏我国的生物资源,也造成了极坏的国际影响。

(五)与国际经济接轨,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1992年我国GNP增长12.8%,1993年GNP增长13.4%。但是这种增长基本上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靠拼资源、拼能源取得的。这种以高物耗、高能耗、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如不彻底改变,既难以持久,也无法同他国竞争。

同时“贸易与环境”也是当今世界的又一热点。随着关贸总协定的控制领域不断拓宽,谈判范围已由货物贸易到劳务市场、由知识产权到环境保护。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正式要求中国开放环境保护产品与服务市场。此外,环保条件也正在成为影响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工业化国家正在提倡“清洁生产”和对生产过程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对于属于这类生产的产品,一些国家颁发了“环境标志”、“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没有标志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将不得不丧失竞争力。从发展趋势看,开发“环境标志”产品是国际接轨的必要,否则,国外的产品进得来,我们的产品出不去。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同时又面临着全球环境问题和国际贸易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那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相关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回答2:

造成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因,是伴随着急速发展而来的一次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且当中基本上都是燃煤的。就像其他东亚国家,中国是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而在注重提升工业生产力的情况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拖基本上是没有的。在生物资源方面,中国发展了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以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及栖息地。
对于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存在不同的统计数字:国家环保总局指出2004年污染损失达到GDP的3% ; 另有估计认为环境损失达到GDP的5-10% 。 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达35.8万人 。
据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证实,政府不会再公布绿色GDP数据。华尔街日报称,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环境成本估算数据,有碍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形象,而备受争议和过于敏感,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抵制。

回答3:

1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多2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诸如:成立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政策法规;制定科技标准;控制、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生态;进行环境评价;开展宣传教育;发展国际合作;进行环境监察等等。政府有关部门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也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象财政部、化工部、国家海洋局、国务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都颁发过相关法规和规章。例如:2006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有关环境污染犯罪行为,规定了
“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罚。再如:2008年2月6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颁发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防范应对雨雪冰冻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2008年5月13日环境保护部向各有关地区省环境保护(厅)局颁发了:《关于防范和应对地震灾害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通知》。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

回答4:

①.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属于煤炭型污染①(如图),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癌作用三种。

慢性中毒 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比较低,对人体主要产生慢性毒害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城市大气的化学性污染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重要诱因。急性中毒 在工厂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并且无风、多雾时,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不易散开,就会使人急性中毒。例如,1961年,日本四日市的三家石油化工企业,因为不断地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化学性污染物,再加上无风的天气,致使当地居民哮喘病大发生。后来,当地的这种大气污染得到了治理,哮喘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降低了。

致癌作用 大气中化学性污染物中具有致癌作用的有多环芳烃类(如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等,其中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如图)。燃烧的煤炭、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大气中的化学性污染物,还可以降落到水体和土壤中以及农作物上,被农作物吸收和富集后,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还包括大气的生物性污染和大气的放射性污染。大气的生物性污染物主要有病原菌、霉菌孢子和花粉。病原菌能使人患肺结核等传染病,霉菌孢子和花粉能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大气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自原子能工业的放射性废弃物和医用X射线源等,这些污染物容易使人患皮肤癌和白血病等。

②.水污染与人体健康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如图),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 (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④.噪声污染与人体健康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第一,损伤听力。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第二,干扰睡眠。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第三,诱发多种疾病。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第四,影响心理健康。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使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美好的生态环

3.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与“三致作用”

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的作用,统称“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显露出来,有些危害甚至影响到后代。

①.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早在1775年,英国医生波特就发现清扫烟囱的工人易患阴囊癌,他认为患阴囊癌与经常接触煤烟灰有关。1915 年,日本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煤焦油可以诱发皮肤癌。污染物中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叫做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三类。

②.致突变作用 致突变作用是指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影响妊娠过程,导致不孕或胚胎早期死亡等。人或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如果发生突变,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③.致畸作用 致畸作用是指作用于妊娠母体,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儿或幼小哺乳动物先天性畸形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西欧和日本出现了一些畸形新生儿。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原来孕妇在怀孕后的30天~50天内,服用了一种叫做“反应停”的镇静药,这种药具有致畸作用。目前已经确认的致畸物有甲基汞和某些病毒等

回答5: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德国《明镜》周刊对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进行了专访,他说这些问题将很快引起全民关注,并将产生成千上万“环境难民”。

污染问题令人堪忧

中国经济以9.5%的发展速度,取得令世界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有隐患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原材料。

比如,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事态不能这样发展下去。

但是,这种观点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许多因素集中到一起:原材料稀缺,没有足够的土地,人口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沙漠化,可居住及可利用土地都是50年前的一半。

每年中国都不断加强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神话王国的形象。但是,奇迹将很快结束,因为环境跟不上发展的步伐。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最后一点要强调的是,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

环境问题对经济影响很大

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由于空气和水已经被污染,中国的GDP为此损失了8%-15%。那还没有包括健康问题的损失。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北京有70%-80%的癌症和环境污染有关。肺癌成了头号杀手。

人们对这些健康问题的反应如何?

即使到现在,中国的西部,和其他有生态压力的地区已经很难养活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了。未来,将有22个省市1.86亿居民需要安家。然而,其他省市只能收纳大约3300万人。那意味着中国将有1.5亿生态移民,或者叫做“环境难民”。

政府在努力控制污染。而且在一些城市已颇见成效,比如北京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现在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比过去洁净很多。现在,不但有更多自然保护区,还建立了一些环保模范城市。其他措施包括:退耕还林,确保法律法规执行比从前更严格等。

有人批评政府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发展的持续性。现在这种思想仍是主流。对他们来说,GDP是惟一衡量政府表现的标准。但是,人们都相信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是和谐发展的。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如果政治改革跟不上,那么经济增长越快,就越快遇到政治危机。如果贫富差距扩大,中国的一些地区和整个社会将不稳定。如果民主和法律体系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各个民族将不能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

人们还有个假设也是误区:经济增长能解决环境、原材料和人口增长的危机。事实上,没有足够的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发达国家人均GDP是8000美元到1万美元,可以支付起这个代价,但中国还不行。在达到人均4000美元以前,不同的危机正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中国。总之,中国经济上还不够强大,解决环境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绿色GDP”是一个模型,它包括经济增长的成本,如环境污染,还有正在和德国探讨的一个话题:中国官员的表现不仅通过经济增长来衡量,而且还要通过他们是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综合评估。

如何降低环境犯罪

许多人担心严格的环境法会使经济发展放缓。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还不能担负起创造一个更洁净的环境应付出的代价。

近年来,中国已经叫停30项工程,包括几个能源站——其中有一个在三峡。法律强制关闭一些公司,原因是他们的投资项目对环境有害。不幸的是,其他的工程还在进行。他们只要支付一小笔罚金——和它们的投资相比是九牛一毛。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法规需要改革。即使环保部门权力很小,也要制止非法工程,包括经济利润高的行业,如钢铁、水泥、铝合金制造和造纸厂。许多违反环境保护的人通常都是手持大把现金或以其他方式要求政府官员通融。但是,人民、媒体和科学都向着正义的一方。事实上,环保的压力正是提出“绿色GDP”的初衷。

中国缺乏一次全民的环境运动。到目前为止,一般公民很少有机会站出来反对有争议的工程。法院有时甚至不接受人们的环保诉讼。

政治上的共同决议应该是任何社会民主的一部分。然而,当下并不是要上演一出外人看来民主的闹剧,而是需要一个法律制度能为公众撑腰,特别是在处理环境问题的项目时。如果这样做是可行的,那么各方都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