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简要写出实践方案、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

2025-01-05 14:05:2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可以敲击高温的铁测声音传播的速度,再敲击降温后的铁,测速,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在长铁桥的一端打击一下,在另一端用耳朵贴在长铁桥上,能听到两个声音;

这是因为声音通过两种介质铁和空气传过来的,传播所用的时间不相同。

扩展资料: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音

回答2:

准备两根温度分别为30度和15度的钢管。分别从一边喊一声,从另一边听,测出声音在温度高的钢管的速度的传播速度和温度较底的钢管的传播速度。温度高的,声音传播快,温度较底的,传播得慢。最后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回答3: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声音的速度不容易测量,介质距离太小时差距太小,建议选空气验证,选取的温度差异也大一些

回答4:

其实我也在想这个
我觉得可以敲击高温的铁,测声音传播的速度,再敲击降温后的铁,测速,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回答5:

主要的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空气的密度产生变化,而密度是介质声速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声速与温度有关。
在阴雨天气的白天,空气温度相对较低,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射线向空中弯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在天气晴朗时的傍晚,太阳落山以后,地面热量开始向空中辐射,使得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高而上升,声音射线向下方弯曲,声能多半沿地面传播,能量损失小,人耳便容易听到声音,我国民间总结出的“火车叫得响,天气准是好”,便和这一规律不谋而合。基层气象工作者还把夏日傍晚的雷声大小,作为天气预报的辅助指标。

夏秋季节的中午,下垫面受热升温,裸地最高温度可达60℃以上,水泥、柏油路面的温度更高,相比之下,空气温度就显得较低(气温一般是不会超过40℃的)。所以在夏季的中午,四周环境显得非常静谧,是午休的好时机。而到了消暑纳凉的夜晚,地面早已冷却,空气温度降幅较小,声波向下弯射,所以四周声音听得较清晰,尤其在下垫面多为泥土的乡村,传声效果更为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