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丸】—曹操亲自平定的异族 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属于中国北部(现河北、辽宁一带)的异族,以骑兵为主力。东 汉时经常作乱侵略,后来被曹操平定,纳入自己军团下。 东汉末年以幽州辽西、辽东属国、右北平等三郡的乌丸族最为强大,他们甚至曾经 一 度各自称王。 公元一八七年,辽西乌丸首领丘力居与张纯起兵叛乱,丘力居死后,由外甥的蹋顿率三 郡的乌丸族,进而与袁绍结盟联手,并获得了单于的封号。 及至二五○年,袁尚与袁熙兄弟逃至蹋顿的领地寻求庇护。为了消灭袁氏余孽,曹操便以张 辽为先锋远赴乌丸展开征讨,并且于白狼山大破乌丸,斩杀了蹋顿。 此后曹操将降服的乌丸移至内地定居,并做为曹氏军团中骑兵精锐部队运用
【山越】—拥有强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 扬州山岳地带的异族。 主要居住于中国南(现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带)山岳地 带的异族。他们平日耕植于谷地,并懂得以铜铁制作武器与农具。 尤其大多分布于丹阳、会稽、预章、鄱阳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于山地作战,他们也 会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产的铜铁,加以铸造自给自足,并曾经屡屡袭击汉人居 住的聚落。 因此陆逊便向孙权表示若不平定山越, 东吴将难以经营北方, 于是他亲自率军讨平了山 越, 他并以强健者为兵士, 以老弱者为农, 如此共得数万精兵。 此后吴国仍然时时征讨山越, 以便不断地开发江南
【匈奴】—北方游牧民族之一 中国北方(现内蒙古、山西、陕西一带)的异族。其强大势力曾凌驾大汉帝国,分裂为 南北二支后就势微了。 公元前两世纪,匈奴曾经以压倒西汉国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后来却因为内部纷争而 相 继衰微。 公元四十八年,匈奴曾经以南北两大分支,南匈奴后来降服于东汉,并被移居至并州、 凉州等地,负责防御北方。及至一八八年,趁着东汉末年战乱之际,南奴于扶罗单于与白波 贼等寇扰河东与河内,并从此定居于司隶部河东郡的平阳,日后消灭 西晋的就是其后代。 不过在魏国时期,南匈奴还是被剥夺了自治权,隶属于汉人的管辖下。
【羌】—隶属于藏系游牧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 (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或是以游牧为主的藏系民族, 曾经多次于东汉末年造反作乱。 东汉以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 当时羌族与当地的豪族联手,或是独力举兵发动叛乱,让东汉政权头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 异族中有位叫做北宫伯玉的人联合了汉人的边章与韩遂, 伙同先零 羌发起了叛乱。叛乱的领导分子不断更替,最后以马腾父子两人为首。此后羌族更是经常与 其联手,共同叛乱。
【氐】—隶属藏族,压迫蜀国成都的异族 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现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的异族,属于藏系,以勇猛善战 闻 名。 东汉时代的异族,氐族居住于凉州与益州,风俗虽然与羌族相似,不过较善于农耕。 公元二二一年,马超举兵叛乱对抗曹操之际,氐族中的兴国氐与百顷氐等部族, 也加 入了马超的行列。 三国时代后,由于氐族居住地介于魏蜀两国边界,因此时常被卷入两国之间的战火。到 了公元三○四年时,氐族的酋长李雄便趁着西晋内乱之际,发兵攻打成都进而称帝,建立了 所谓成汉。李雄并以刘禅的曾孙刘玄为安乐公,继任刘禅的爵位。
【南蛮】—武侯亲自平定的云南民族 分布于中国西南方(现云南、贵州一带)的异族统称,又叫西南夷。刘备死后,曾对蜀 发动叛乱,后被诸葛亮平定。 所谓南蛮也就是指南方的异族,东汉时代则专指荆州南部的 异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称为武陵蛮, 此外尚有长沙蛮与零陵蛮等异族。 三国中提到的南蛮则是 位于益州,也就是历史所称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刘备死后,益州南部诸郡相继举兵造反,当时越隽的夷王高定也参 加 了叛乱的行动。 不过诸葛亮远征云南后,西南夷的叛乱事件共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领 刘隽就曾经再次叛乱。
鲜卑
鲜卑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曾经服属于匈奴,至后汉方与汉朝发生关系。此时鲜卑常与北边的匈奴发生战争,与汉朝基本属于和平共处。和帝到顺帝时,汉大破匈奴,被匈奴被迫远遁,“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强盛”(后汉书*鲜卑传),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鲜卑族后代与匈奴的关系了。桓、灵时,鲜卑称兵十万,开始成为汉大患。后,由于鲜卑的内部斗争,对汉朝的侵犯开始减弱。
曹操时代,鲜卑分裂成三个军事力量。步度根,拥数万之众,据云中、雁门一带;轲比能,拥十万余骑,据高柳以东的代郡、上谷边塞;素利、弥加等小集团,分布在辽西、渔阳一带。三个军事集团中轲比能集团最强盛,《三国志*魏书》称“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钝,颇学文字”。蜀汉相争中,诸葛亮围祁山时,远结轲比能,促其引军故北地石城,与相首尾,以扰魏北境,牵制曹军。
曹操对鲜卑采取安抚怀柔政策,设鲜卑校尉以管理之。建安中,曹操定幽州。之后鲜卑三部相互攻伐。公元233年,轲比能统一了漠南。之后由于轲比能“怀贰”,幽州刺史杀轲比能,更立其弟。轲比能死后,兴起了拓拔部、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并不断南迁,逐渐融入中华民族。
乌桓
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之后,余众退入乌桓山与鲜卑山,从此乌桓、鲜卑之名见于史册。与鲜卑一样,一开始受制于匈奴,汉末雄据北方,不断参与汉族地主阶级的军阀斗争,曹操、公孙康、袁绍都曾利用乌桓、鲜卑攻击对方,控制东北。建安初蹋顿向袁绍求和亲,在袁绍与公孙赞相持不下之际出兵助袁绍击败了公孙赞。
玩过游戏《三国志Ⅷ》以上版本的同学都可能有同样的体会,在江山未大定之前,乌桓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是动不得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出征乌桓,大破其众于白狼山,斩其首领蹋顿,主要原因是此人曾收留了袁熙,乌桓降者二十余万。余部亡走辽东,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自此,乌桓渐趋衰落,一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融合于鲜卑。东晋之后乌桓之名遂不见于史册。唐有乌丸国,是乌桓遗人也。
匈奴
汉末三国时期匈奴主要指南匈奴。灵帝时,南匈奴大乱,单于羌渠被杀,所立须卜骨单于不久也死。时值黄巾起义汉朝大乱,羌渠子于扶罗率匈奴军与白波军、黑山军联合,与曹操战于陈留。此间一位著名人物被胡骑所获,她就是“蔡文姬”,建安十二年才由曹操赎之归汉。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续为单于。建安七年,曹操攻匈奴呼厨泉单于,使之归附。从此扭转了“胡骑在界,张雄跋扈”的局面。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将匈奴分为五部,每部以其贵族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便监督。单于呼厨泉被曹操留于邺为质。五胡乱华时期,南匈奴的刘渊率先建立“汉”政权,揭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
羌氐
羌、氐是对西北今甘肃、青海、新疆地区古代部落的统称,起源很早,由于地域相邻,所以羌、氐并称。西南部的羌人部落众多,分布很广,并往往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自东汉末年以来,羌主要居于凉、益二州,在汉末也参与了军阀混战。建安十八年,曹操因杨千万、阿贵与马超联合反抗,派夏侯渊灭阿贵。遣徐晃征讨陇县诸羌氐人。后刘备占领汉中,遣张飞、马超进下辩,羌氐众部万余人响应。因为羌氐分布在魏、蜀之间,故时而属魏,时而属蜀,成为魏、蜀争夺的对象,三国期间兵争不断,这个过程中内迁的羌、氐加速了汉化的过程。一部分羌、氐进入青藏高原,与青藏高原土著相融合,形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民族藏族。
其他少数民族
其他少数民族,如蜀汉的武陵蛮、西南蛮,居于滇东、滇中的少数民族众多。建宁的雍闿、孟获,永昌的吕凯等等都是部落贵族首领。南中是关系蜀汉存亡的大问题,《隆中对》就说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所以,南中反叛,诸葛亮采取的是攻心为上的方针。而东吴的少数民族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蛮族,一个是百越后裔,主要从事农业。吴后期对少数民族大批虏掠人口为军卒,严重影响了这些民族,但同时也加速了汉化的进程。
乌丸,鲜卑,匈奴,羌,羯(中亚白人),氐,南越蛮人,汉人
匈奴,鲜卑,羯,氐,羌,南蛮,高勾丽,西域诸族
汉人》 关东 西凉 河东 颍川 和并州 益州 青州等13个州 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汉人 也有少数民族滴 西凉人这个称号主要因为传自秦的民风灰常彪悍
羌 乌桓 匈奴 鲜卑 乌丸 氐 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