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稀稀的亏数耳屎”并不代表就是中耳炎,稀稀的耳屎属于正常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脂性耵聍”,又叫“油耳”,多有家族遗传倾向。中耳炎外耳道流出的是脓液,量比油耳分泌的“稀稀的耳屎”要多得多,并且还会伴有异味。中耳炎俗称“害耳底子”,脓液销睁首来自中耳腔,常有明显的早此中耳炎病史,如耳内跳痛、儿童会有发热、哭闹等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听力。
至于治疗,如果是油耳,无需治疗,可以定期清理一下。如果是中耳炎,流的是脓液的话,就应该使用抗生素进行系统的治疗,直到彻底治愈为止,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的、有的呈粘稠样的物质,俗称耳屎,医学上叫耵聍。耳屎吃进去变成哑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汉族还有关于耳屎(耳垢)的禁忌。以为自己的耳屎(俗以称作“耳聋”)不可乱扔,让别人脚踏了对自己身体不利。如果自己吞食了自己的耳屎则会变成哑巴或聋子。总之,耳屎虽然离开了自我,仍然能对自我有魔法影响,所以要避忌。
耳屎是由哪些东西构成的呢?从物理性状看,耳屎通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从化学分析来看,耳屎含有油、硬脂洞改仔、脂肪酸、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0.1%的水以及少许白垩和钾、钠等元素。
耳屎因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偶然闯进来的小虫等碰上密茸茸的歼饥细毛,被挡纳汪住去路;耳屎味苦,当小虫尝到耳屎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此外,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有人证明,耳屎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好几种细菌的生长、繁殖。
耳屎和细毛,不仅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由此可见,正常的耳屎不是废物,对保护听觉器官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com/JBZT/JB-WGXT/EBH-1/QITA=7/200502231522466940.htm
您好,中耳炎病因症状
中耳炎,俗称“烂耳答歼朵”,是鼓室粘膜的猜销炎症.病菌穗举游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