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力
在新闻采访方面,徐泓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些东西,你不去深入了解,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干或干不好呢?”在采访中遇到与预期目标偏差的情况,要寻找到更好的角度和最亮的新闻点。她还认为虽然新闻来源多种多样,但现场永远都是记者追求的第一原则。
自信心成就优秀好记者
“要老老实实做人、做好人,利人利己;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用心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积极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徐泓认为,记者需要具备领导者的素质;而领导者,就要站在一定高度,从全局来看待事物。“记住,一定要有自信,要充分肯定自己的价值。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世界!”徐教授这句话引起了在座每一位学子的深深思考。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谈到与人交流的方法时,徐泓表示:“学好英语对日后工作很有帮助,现在一定要打好词汇和语法的基础。另外,要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注意方言的积累,这样在与人交流时更易于情感的深入,才能够获得了更详细、更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徐教授最后表示,“并不是非要获得新闻奖才能称为‘好记者’。只要有目标,付诸实际行动,并努力做到自己认为的优秀,那么他就是一名出色的好记者。”徐泓演讲的时间并不算长,幽默的语调和生动的例子让现场所有学子陶醉其中,感到收益匪浅。
记者要热心地冷眼旁观
“记者处于社会的制高点,要跳出五行外,冷眼看世界;另一方面,记者处在一个联络点上,必须有热心肠,要愿意帮助人,要关怀社会。”3月11日下午,在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的题为“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的讲座上,刚从“两会”现场赶回北大的徐泓教授这样告诉在座的同学。
无心插柳的记者生涯
高级记者,曾任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教授的毕生事业都与新闻工作紧密相连。但听她讲来,这样的人生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高三时,从小爱好外语的她在老师的劝说下,以“为一〇一中学增光”的目的报考了文科录取分数最高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最初选择新闻其实是有些被动的,”徐泓老师说,“可能因为运气比较好吧,被动的选择却暗含了我的性格和尚未发掘的兴趣。”用她的话讲,这个兴趣就是喜欢与人沟通,喜欢社会活动,关心社会问题。
“大家现在都喜欢星座是吧,我是狮子座的。”徐泓老师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记者的位置:制高点与联络点
“记者处于社会的制高点,更处在一个联络点上。一方面是联络社会与公民,另一方面是联络政府与群众,所以记者拥有强大的社会优势。”徐泓老师这样诠释记者的特点。
“文字记者手中的笔,摄影记者的镜头,都代表了舆论,很重要的舆论。”徐泓老师认为,总处于舆论中心的北大,前一段时间就因拆迁朗润园、镜春院破旧民居的消息被记者扭曲,放大为舆论力量,给北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记者是通过自己启动舆论。”徐泓老师说。她反复强调媒体可以造势,所以记者背后有强大的舆论力量。“这是一种可以启动社会,甚至改变社会的力量,所以承载这种力量的记者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徐泓认为记者这个职业对个人成长也有着其他职业所没有的优势。社会给了记者广阔的空间,他们有机会最大限度地接触人和事,不断进行知识和认识上的更新。“每个采访对象都是一本书,不断接触他们可以加速成长、成熟。”徐泓老师说。她认为做记者的经历是终生难忘的,因为它可以让人学会关心、学会倾听,做到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有悲天悯人的社会责任感,并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要“跑新闻”不要“泡新闻”
“记者是一个行动着的职业,行动目标就是现场。”徐泓老师说,现在不少记者把“跑新闻”变成了“泡新闻”,不是跑现场,而是泡会议、泡材料、泡网络。对于这种现象,她有些义愤填膺。她认为新闻的生命力和原创性都在现场,只有真正去“跑新闻”,才能理解记者行业的实质——代替大众到现场获取真相。
新闻敏感(多观察、多思考)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
质疑精神
中立的态度和包容的精神
深入社会、深入生活
用事实说话
维护公共利益
忍受孤独,有毅力
克服恐惧
还要有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采访结果,如:否定自己所期待的事实
看你从哪方面讲了,只要你保持一颗实事求是的心就好了!!!
要用心,要真诚,要反映民心
哪有新闻哪有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