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有一整套作品集。几乎是她的每个作品集中都会有介绍。简略说下:
三毛相册(32张)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年,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年,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学习。
1955年,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年,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腕自杀获救。 、
1962年,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年,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年,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年,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年,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年,进入撒哈拉沙漠。
三毛的书(4张)1974年,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年,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作(荷西是水下工程师)时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
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息身亡。终年四十八岁
楼上的说三毛的生平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希望你去看看她最出色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因为一位真性情的女子是值得学习的。我曾在我微薄这样写过:我爱三毛,但不是活在三毛的文字世界里,而只是三毛的精神活在我的世界里。我所做的不是一味追求她的事迹,而是突然发现一个亦师亦友的人,我爱笑爱生活爱细节,我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笑话,让自己乐不可支,让别人茶余饭后,这一点我们很像;敢爱亦敢恨,对于丑恶我嗤之以鼻,甚至歇斯底里,而三毛是真的行动起来,我要学习。更值得我为榜样的就是三毛的真善良和读书,平等的善良,无论对于谁;三毛说:“生而有涯,以百年之身,面对中国的五千年,急不急人?”我也经常有蛇吞象之念。我每天都提三毛,并不是我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她,而是她走了这么多年,还有我们这些8090后的怀念,每每看到生活中的粉丝“雨”、寿司“复写纸”、去结婚的“芹菜”…我都想象得出你有多么的快乐,因为我都有哈哈大笑,我身边的人边听我讲你的故事也边笑,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你的出现更多教会了我生活,一种精神像血液一样注入,到目前为止我输过两次血,一次输完害我快要死掉,一次真的可以活到死掉。
她对我的影响我想应该是一生一世的,真的会让人重新认识到活着的意义。希望你的加入能够壮大我们思念三毛的队伍,因为三毛曾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即使失去了心爱的人,如果我们一日不死,那人就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共存,直到我们又走了,又会有其他爱我们的人,把我们保持在怀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