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根基在数字的现实原型
在人类文化中,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表达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每个数字都有其存在的根据,都包容着无限的运动信息,但每个数字的触角又都伸向神秘的“未知与无限”。因此,不论人们认识与否,不论认识得深或浅,自古以来,全人类——尤其是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的中国人,对数字始终有着神圣的理解和敬畏的心理,从来不把数字仅仅当作记数的符号。
有人说:“每个数字的意义在数学上都有其质的规定性,它们没有吉凶贵贱之分,也没有另外的任意诠释。人为赋予它们额外的意义,只能是人心的妄想与虚构。身为万物之灵长,人类有一颗最聪明会思考的头脑,却要相信数字迷信,受数字困惑,对自己来说,那是杞人忧天,徒增烦恼,在别人看来,则是愚昧无知了。”
这类对“数字迷信”的训斥和对愚昧的鄙视随处可见,然而数字依然在人心天道中诠释着无限美妙的物质世界及其运动。
2009年来到了。值此逢九之机,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从一到九这些数字背后依托的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态,借以说明所有数字都有其现实原型和物质性根据,所有数字都活生生地表达了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换言之,数字的本来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它的“本来意义”便创造了已知的科学,即发现了可触可视、可重复、可检验的事实与客观规律;尚未认识的“未知与无限”也是客观存在,也有客观规律,但却是神秘、神奇、神圣的客观存在与神秘、神奇、神圣的客观规律。总之一句话:数字决非简单的计数符号!
人文方面的专家学者们对此早有深入精辟的研究。例如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21卷 第01期 曹容著文指出:"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数字蕴含的文化信息鲜明地体现了该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习俗与特色。本文将从中西数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数字和禁忌数字入手,探讨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等文化差异." 再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2卷第4期论文指出:“由于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赞成汉维两个民族对不同数字的好恶禁忌心理与行为之差异,本文从宇宙观,方法论和宗教以及谐音方面阐述了汉维民族对某些数字的好恶禁忌文化内涵差异。”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论文指出:“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大小的数或量,但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它已失去其指称意义,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心理、宗教及神话传说三个方面分析英汉数字的不同文化内涵。”等等。
本人是科技工作者,不能也不想挤进人文研究殿堂说外行话。但我只觉得眼前关于"数字"的纷纷攘攘,大都在社会学与精神活动层面,极少有人关注数字的现实原型,极少有人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及物质的运动变化出发认识数字的根基。这就促使我不得不用"匠人"的眼光,实实在在说说数字的真实含义。
“一”的现实原型是时间上的起始与空间上的独特
“一”是自然数之始,计数从一开始,但数字"一"及其它自然数之根之本,均非数学家想出来的,而是实际上存在的;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时时处处都有"一"的现实原型。时间上"一"代表开始,一月一日为元旦,也代表一个过程完整的循环;地球自转一圈,一朝一夕,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一元复始。空间上"一"代表一个、一件、一枝、一叶、一山、一川、一生、一世等独特的存在,也代表同一、一样、一致、一心一德等等和谐的实际。"一"又是物质世界形形色色对立面的统一体,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分而合、合而分,"一"始终代表一统的事物,无论是旧事物或新事物,都由"一"表达了单独的物体,或分解前独特的物体,或转化后独特的物体。总之,数字"一"表达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整个世界便是大一统的存在。
当然,动物中有一角兽,植物中有一年蓬,矿物中有一轴晶,化学中有一元酸、一氧化碳,等等,“一"”时不在,无处不在。
“二”的现实原型是一切统一体内的矛盾双方或对立面双方
“二”是一加一,其现实原型是充斥天地的无穷多的存在。"二"是"偶"是"副"是"再"是"其次",金牌下面是银牌,老大下来是老二,这是确定不移的序列;"二"又是嫁娶结合、成双成对的美好存在,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合与共的存在。更基本的,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二"是一切统一体内的矛盾双方或对立面双方,矛盾既同一又斗争,是矛盾相互转化、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时时处处都有"二"的顽强表现:细胞含有两种染色体的个体称为"二倍体"或"二元体";含有两个双键的碳氢化合物叫二烯烃;化学世界有二溴磷,有数不清的二氧、二硫、二氯化物;几何天下有美妙的二次曲线、二次曲面;"二难推理"肯定依存于足够多的二难事实;"两分法"也有极为普遍的两分存在;生物世界有二年生植物,双季稻及大量的常见的双子叶植物纲;人类有万能的双手,和双耳双目、两腿两脚,哺乳动物也是双目双耳,也有双足蜥、双尾虫;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是以双螺旋状态存在的;此外,双曲线、双曲面、双重国藉、双语现象、双晶、双面、双向等等,都是 宇宙内千姿万态的“二”的现实原型。
“三”的现实原型是天上三光日、月、星和长、宽、高三维空间
“三”是二加一,但"三"也代表多次或多数,这个共识反映了 "一而再,再即三"增多的实际。从大的方面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现实而又神秘、神圣的存在;从几何方面说,三点、三边、三角、三线,以及三棱锥、三角铁等,都是极普遍与普通的存在;在社会运动形态中,三家联手、三方协商、三朝元老、三国演义,以及三世为官、祖孙三代等,都是数字"三"在社会中的现实原型。尤其是我们这个立体世界一切物体都在长、宽、高三维空间内的现实,赋予"三"以稳定、实在和基础性的意义。在三维空间中,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需要三个座标;同样,在三维空间内,任何物体有三个平移的自由度,有三个旋转的自由度,因此,在同一平面内,必须有三个点才能定位,即鼎分三足,三足鼎立。
不用说,"三"也表达了其它各方面的存在,如蓝宝石、红宝石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属三方晶系;生物中有三枝九叶草,有三趾鹑即水鹌鹑,三棱草即荆三棱;季节上有三夏、三秋、三九寒天;倪志福钻头又名群钻的几何形状为三尖七刃;化学上有三氯甲烷、三碘苯甲酸等多种化合物。
由于上述基础性原因,古往今来冠以“三”的名词术语无以计数,如三王、三公、岁寒三友、三台、三司、三星、三宝、三坟五典、三三医书等。
“四”的现实原型是东、西、南、北,春、夏、秋、冬
“四”是三加一的数字,但"四"却有着无与伦比的时空背景;春、夏、秋、冬是四季,朝、暮、昼、夜为四时,东、西、南、北是四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称四隅,四方极远的地方呌四极。其实,四方无涯,四极无限,故四方泛指天下各处。《淮南子.原道训》:"以抚四方。"高诱注:"四方谓之天下也。"
人有两手两足合称四肢,大多数在陆地上行走的动物都属于四足动物,亚洲最早的四足动物化石距今约2.6亿年,可见有生命的"四"的现实原型多么古老!矿物有四方晶系或四角晶系;算数有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化学世界有四氯乙烯、四氯化钛、四氧化三铅、及四价锡的四氯化锡等众多化合物;农事上有四棱大麦,穗的断面呈四角形,还有具有四碳双羧酸途径的植物四碳植物,以及四棱豆、四照花等。
有不少人避讳"四"与"死"发音相近这类不祥数字,其实"四"是很吉祥的,因为任何生命活动总要在四季、四时、四方、四隅、和加上时间座标的"四维"之中,这个大的时空变化就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大的东西、宇观的东西在发展进步,在走向光明,宏观、中观、微观的东西也会在大环境下争取到各自的发展进步与吉祥光明。所以,谁要禁忌"四"字以保长命百岁,很好!谁要大书特书"四季平安",更好!各搞各的心理暗示,没有必要互相指责。
“五”的属性是“中”,其现实原型是金、木、水、火、土等等
“五”,四加一所得之数。东、西、南、北、中为"五方";金、木、水、火、土为"五行";士、农、商、工、贾为"五民";心、肝、脾、肺、肾为"五臓";耳、目、口、鼻、形为"五官";双膝双肘加上头顶为"五体","五体投地"是佛教最敬重的礼节;"宫、商、角、征、羽"是中国的古乐曲的"五声",它同西乐的七音在物理学上是对应的,二者不谋而合表达了客观存在的振动波长;五声相当于七音中的哆、来、咪、索、拉,只要插入"发、稀"两个半音就是七音;金、银、铜、铁、锡为"五金";麻、黍、稷、麦、豆为"五谷";青、黄、赤、白、黑为"五色";甜、酸、苦、辣、咸为"五味"。如此等等,其中有的是世界上仅有的,如三维空间的"五方";有的是当时仅有的,如"五声";有的是选取主要的,如"五谷":此外,化学上也有五价磷的氧化物五氧化二磷,以及五氯苯酚、五羰基铁等。总之,因为有了大量"五"的事实,有4+1、3+2、8-3等物品加减的事实,才有"五"的数字及其运算。
此外,"五"在从一到九(1~9)之间居于正中的位置,恰是一个不多不少、居中不疑、稳妥适当的位置。它所表达的实际情况是:一切事物有大、中、小,运动有快、中、慢,位置有上、中、下,质量有好、中、差;其中,唯有"中"既不"超前"又"落后",比较合理地居中表达了共性、居中突显出代表性,所以,实实在在的"中"的客观属性就是"适当、适度,适宜、适可",反映到人文上的"中"则为不偏不倚,不骄矜,不落拓,不冒进,不保守,中正、公正,公道、稳妥。
"五"的属性是"中",因而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大多数人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五",不过,在办事、说话、思考、交流、撰文时,都自然而然想起这个不急不缓、不高不低、不富不穷、居中合宜的"五"。
这样,古代兵器虽多,古人只选刀、剑、矛、戟、矢为"五兵";水果虽多,只选桃、李、杏、栗、枣为"五果";其它如五石、五木、五山、五土、五马、五畜、五光十色、五湖四海等等,都是以"五"为"中",以"五"为宜,以"五"为代表的适例。
古代先哲们认识到"五"与"中"的天然合理性,据实抽象出极为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理论。《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礼记·中庸》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个" 允执厥中" "执两用中",正是从尧、舜到孔子一脉相承,教导当政者必须避免"过"与"不及"两种倾向,告诫诸公不要走极端,才能有效地用"中道"去治理百姓。这是儒家、儒学的中庸之道据以立论的最基本的法则。足资证明该"五"实乃平凡中寓有大智慧的非凡数字。
“六”的现实原型是六边、六角、六面体、六方晶系与六合之地
“六”是大自然中固有的, 一切 "六" 字都有科学渊源; "六" 的神圣含义,不是人为编撰,而是天然玉成。
有机物质共价键的结构式,是一系列六边形、六角形;显微镜下金属的晶粒,很多是平行六面体、六方晶系;理想的水晶晶体形态是六方柱或六方双锥;冬日奇妙的雪花、霜花、玻璃窗上的冰花,,都是天赐的六角图案、六边花卉;不少植物一枝六叶,花朵一层六瓣;蚂蚁和千百万种昆虫都是六腿六足;三维空间的"东、西、南、北、上、下"是六合之地;任何物体都有六个自由度;要约束物体的运动只需要六点定位;蜜蜂蜂巢是最节省材料又获得最大空间的六面体,等等。大自然重视"六"、偏爱"六"、笃信"六",并且用大量事实表明"六" 的神奇、奥妙与合理,"六" 也用无所不在的形态表达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聪睿和智慧。显然,人们过去敬畏"六" 是敬畏、崇拜天地间的实在,人们现在尊重"六" 是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客观存在。
“七”的现实原型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与“哆来咪发索拉稀”
"七"是已知未知有限无限世界装点出的既现实又神秘的数字。神秘的"7"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实际,来源于已知和未知的规律。 自然界没有七足动物或昆虫,却有七叶植物;黄河流域和北京、江浙均栽植有七叶树,两广、贵州等地盛产七叶莲。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人们夜夜可以仰望七星的"斗转星移",还可以按北斗星的指示找见永远悬在正北方的北极星。但是,人们看见了它却不理解它,知其象而不知其理,感到亲切也感到困惑;人与北斗的关系,只能是已知与未知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实在与神秘的统一。
白色的阳光通过三棱镜便散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跨越天际的彩虹也是这七种颜色,"7"便在彩虹中客观地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奇妙与神秘。
在数学上"7"是一个特异的素数,是一个在运算上脾气古怪、神秘特异、不对称、不可约、不可分解的素数。7的倒数是"在圆环内转圈"的无限循环小数。这便使7这个素数显得神秘莫测、妙不可言,其内在规律具有统一、和谐、均衡的美。
在音乐中"7"是物质世界的艺术之神。哆、来、咪、发、索、拉、稀七个音符组成了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7个音及高八度,表达了物体振动波长的循环;艺术中7表达自然的韵节,7是艺术的吉祥。
化学上用PH值衡量液体的酸碱性。当PH值大于7时,物质呈碱性,PH值愈大,碱性就愈强;当PH小于7时物质呈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惟有PH值等于7时,物质才呈现中性,食物不酸不咸,酸甜可口。也可以说,7表达了大自然中事物的适度与恰如其分,是大自然的中庸之道。
20世纪80年代初,西蒙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发现,能保存在人们的短期记忆里而不至于被遗忘的数据,充其量也不过是六七项而已。也就是说,能够记忆七项数据已经达到我们的记忆极限了。这就是所谓的"极限的7"。据此,有人推论"7"在管理中的应用:不要试图挑战人的极限!目标不要超过七个;高层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不超过七个;中型企业管理幅度更不能超过七人;部门数不要超过7个;不要试图让你的员工同时记住七件以上的事,等等。当然, "极限的7"只是一个模糊概念,是记忆能力、持续劳动承受力和通向成功的模糊概念,,是任何事都要适量、适时、适度的模糊概念。
一星期七天,是上帝规定的,实际上是人们工作五、六天后需要适时休息;7是疲劳度、耐心、家庭与社交需要的合理极限。佛教有 "打念佛七"活动,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 "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7天后可以分散自学。可见佛门也注意到"7"是打念的合理极限。
“八”的现实原型是空间上的“八方”与时间上的“八节”
"八"是反映物质世界的重要数字,而且是没有神秘性的实实在在的数字。
《辞海》对"八"的解释是:数目,七加一所得。在这一词条内有两个基础性名词,八方和八节。"八方"是四方、四隅的总称。与"八方"相关联的有"八达"、"八极"、"八表"等。八达:谓道路八面相通。八极:最边远的地方。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可见"八"的原创概念是"空间"概念;
此外,"八"又是一个极重要的时间概念;源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季节的变化。中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季节,加上四季之间转化的过渡季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共八个季节,称为"八节"。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以及太阳系和宇宙,还有什么比时间、空间更重要的事实与概念呢?"八"就是唯一合理表达时间空间及其运动的数字,可见 "八"是最基础、最实际、最重要的存在。
当然,除了"八"的时空性之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八"的事实与存在,如八瓣梅、八角枫、八角莲、八角茴香,常绿灌木八角金盘,以及八放珊瑚类,即珊瑚虫纲的一亚纲,各珊瑚虫都有八个羽状触手,繁生于暖海中,有红珊瑚、笙珊瑚、海仙人掌等。还有诸如蜘蛛、螃蟹之类的许多八足昆虫或动物等等。
化学稳定性的规则是八隅律。惰性气体电子组态的键结理论-八隅体理论认为,.原子最外层轨道上的电子即「价电子」的数目为8个时,其化学性质最稳定,称为「八隅体」,.若不满八个时,会与其他(物质)原子互相共用彼此电子达到平衡稳定。在此理论基础上,又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逐渐形成现代的化学键理论。
“九”的现实原型是客观存在的“多”与“最多”
"九",除了具有其他数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顺序的功能以外,还常表示"多"的意思。清代汪中《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认为"九"是最高数,超过九,就要进一位,又回到"一"了。
要认识"九"的现实原型,还应从"十进制"说起。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简单的计数,并由用手指或实物计数发展到用数字计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建立了10进制。有史可考的确凿证据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卜辞中,大于10的自然数都用10进位制,没有例外。殷人像后世人一样,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以及十、百、千、万13个单字,记10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例如记2656作"二千六百五十六",只是记数文字的形体和后世的文字有所不同。
在数学上,仅就发明完善的10进位位值制这一记数法来说,中国对人类文化已经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可以与“四大发明”相媲美。如果没有这种10进位制,就几乎不可能出现我们现在这个统一化的世界了。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进位制,有二进制、三进制、五进制、八进制、十二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等. 中国、埃及、印度采用十进制,巴比伦人采用六十进制,罗马人采用十二进制,玛雅人采用二十进制。
十进制的诞生则是科学发展史上伟大的发明。但是,什么是十进制的现实原型呢?什么是十进制最终被全世界通用的根据呢?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人人的双手都有十指,人类从十指数数到十进制计数,是从十个手指的存在与使用,上升到发明创造十进制的巨大飞跃。
看着、摸着、搬动着眼前的事物,掰着指头从一数到九,就个位数来说,九个、九堆、九车、九片…都到了最多;就十位数、百位数说,99、999还是最多。可见,九代表多,是实实在在的多,而不仅是数字排列顺序上的多。
自然界有许多“九”:大的方面,“九方”是八方加中央,与之对应的"九天"是八方之天加中央之天;节气方面,九春、九夏、九秋、九冬,以及夏九和冬九九,都是从四时替换和天气变化实际出发确定的;植物界也有首叶居中的九叶植物。——这都是看得见、数得出、感觉得到的客观存在。然而,你见过九头鸟和九尾狐吗?你见过九条腿的动物或昆虫吗?不用细想,世界上"九"的显示度肯定不如1、3、5、7,更远远不如四、六、八: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九"的未知、高贵、神秘与神圣,也佐证了十进制到九为止的科学性。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对"九"总是特别尊重与热爱。从古至今,用"九"表示"多"的名词数不胜数,例如:"九合诸侯";"九死一生";"九牛一毛等等。古人所说的"天为九天、地为九洲、月行九道、日有九光"中的"九"也都表示多。 "九"为最高数,又与"久"谐音,所以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历代皇帝更爱"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想使其天下永久,因此,举世闻名的皇宫(故宫)简直成了九的王国。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故宫内各宫、殿与大、小城门上金黄色的门钉,也都是横九排、竖九排,一共九九八十一颗;台阶的级数也是九或九的倍数;故宫内宫殿房屋总数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坛、颐和园等皇帝所到之处,建筑也多以"九"为基数。
"九"为蒙古族的吉祥数字,"九九之礼"为九九八十一件。彩礼也喜用"九五"来计算牲畜头数。 [8] 在皖西,平常的家居,也寓含着吉祥的数字,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所谓"桌不离九 " 吃饭桌俗称大桌的边长尺寸,不能离开"九"这个数字,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等,最后一个数字必为"九"。
归根到底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相信人民
不论主流文化以及近现代科学对数字迷信多么反感、厌恶,这个世界上确有许许多多人喜欢"六六大顺"之类的吉祥数字,也有一些人因为"四"的发音接近"死",便讨厌"四"之类的禁忌数字。喜欢也罢,讨厌也罢,都没有什么科学说明与实验验证,但却延续了千百年。应该说,除了谝子谝人误人害人之外,数字信仰其实没什么坏处。因为物质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人与人千差万别,人的大脑活动又是多因素、不确定的混沌态,谁也计算不清楚,更不能强求一律。有人愿意用吉祥数字暗示平安、成功与光明未来,还愿意用禁忌数字提醒与告诫自己珍惜生命、远离死亡,这两种心态都是积极的,对别人无害,对他或她本人有益,外人何必说三道四!更没有理由指责为愚昧迷信!
有文章指出:心理暗示就是暗暗地、毫无疑问地相信别人所说的一切,或者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所感到的一切,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所谓"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望梅止渴"的成语典故,大赛前提高运动员潜力暗示训练,教育过程中的鼓励肯定等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形成人们期望的结局。而在另一个方向上,警惕性的心理暗示也有助于灾祸的防范;在奋斗与防范两个方向上的心理暗示,都属于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邪教也利用心理暗示愚弄信众。因此,一要看暗示的内容是不是脱离实际;二要看暗示的取向是不是积极;三要看暗示的结局好不好。有了这"三要"便不致于受谝上当。
归根到底要尊重历史、相信人民。我们都应当懂得一条浅显的真理:凡是在几百年上千年历史中有几百万上千万人相信的东西,其主体肯定不是胡编乱造,不是谎言欺谝,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有其存在的物质根据。对待非主流文化,对待吉祥数字和数字迷信,就应该遵从这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要抡起什么"科学"的板斧乱砍一气!人文固然要向科学求助,以便尽力摆脱愚昧迷信的纠缠和方家术士功利主义的盗用;科学更要尊重人文,不要批评那些尚未研究清楚的东西。要知道,已知是有限的,未知是无穷的,那些连科学的ABC都不懂的人,更不要用科学修理人文,不要用无知鄙薄未知!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互相学习,便有今日科技人文的双翼齐飞。
回到"数字"上来: 人们认识到数字的物质性,如实地赋予数字固有的吉祥意义,自然不是迷信。人们不了解数字的物质性、时空性及其人文意义,听信了大家常说的吉利话,或受到某种暗示,或凭着感性、感觉,赋予数字以偶数吉祥、奇数吉祥、大数吉祥、小数吉祥;引伸义吉祥、谐音吉祥,以及数字灾难、数字禁忌、数字规避等等含义,这虽然不科学、不够科学甚至愚昧,但也完全可以理解,绝对不要讥讽,更不要一概贬之为迷信。因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本文所述从一到九这些数字都有数不清的现实原型,在这个无穷的物质的基石上,谁都可以对数字写出形形色色的文章。数字的原型本来就有许多光明的、吉祥的或矛盾的内容,人们说对说错都是敬畏天道,都是从感性出发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探索,归根到底都是尊重与敬畏世界的物质性。应该说:只要是追求步步和顺,追求吉祥如意,祈盼发达发展,祈盼平安光明,防范灾祸危难,防范疾病死亡,不论是理性的、感性的、追星的、从众的,不论是哲学指导的,科学实验的,社会影响的,心理暗示的,或宗教说教的,都是真与善,都是一种有目的的信仰,善良的信仰,都应当肯定和欢迎。要知道,人类就是从"迷信"中走过来的;几千年来,这个"迷信"群体向善向上、趋利避害的愿望,曾经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今后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
在揭露谝子和反对邪教的前提下,在善良的人民之间,相互要大度宽容,要允许人们说话,而且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必辩论,不必较真,相互宽容,相互尊重,这才是数字世界中百花盛开的和谐局面。
九
比如说8是发。9是长久……
没有数字表示信仰
幸运数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