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

2024-11-19 23:12: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

1、原始时期人物画

美术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自古有之,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将军崖岩画等就是最早的例子,其中都有对人类形象的描绘。

2、魏晋时期人物画

魏晋时期的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画科,并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三个特征。它的特点是以线造型、以形写神、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人物画具有记功录事功能体现社会意义和政治目的,成教化、助人伦,具有题材的道德性,这一特点在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中亦有表现。

3、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道释人物画和仕女画创作中。在人物位次安排上,遵丛“主大从小,尊大卑小”原则;画面背景留白,计白当黑,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并已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

4、宋代人物画

宋代以降,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人物画因其题材所限,难能出现兴盛的面貌。但仍有人物画家及作品值得一记。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在用线上显出吴带当风的特色。李公麟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能画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人物特点,勇于突破陈规,别创新样。

5、明清人物画

明清人物画出现变形主义,与此同时的曾鲸及其影响下的波臣派,在人物画的创作上更具特色。清中后期人物画受西法影响,并在作品中有所显现,郎世宁等西方画家供职于宫廷,作品上出现了中西画法融合的风格特征。

扩展资料:

明清人物画相对前朝较弱,直至晚明时代,人物画得到振兴,出现了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吴彬等画家。他们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股时代风尚。

明末清初题材多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突出代表人物为陈洪绶、崔子忠,史称“南陈北崔”。

曾鲸创墨骨画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在画法上他既吸收民间写真的传统技巧,又糅合文人画的审美取向,力图出新,故而其作品文质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而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帝王的好尚,西法逐渐成为宫廷画家学习的对象,一些院画家不仅掌握了西画技术,尤能逐步将传统技法和西法相协调,画出既具立体感而又有中国笔墨趣味的人物画作品。

回答2:

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

1、隋唐前期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是用勒浓烈的背景色彩,墨笔勾画,来突显人物个性,注重细节写真。

2、唐、元时期,中国古代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 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人物画主要向民生、国事及反封建意识方向上发展。

一、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1、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如《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2、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3、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4、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 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5、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造型的基本描法在传统上可归纳为“十八描”,分别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镢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三、大体分为:

1、道释画

2、仕女画

3、肖像画

4、风俗画

5、历史故事画。

画家与作品: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孔子行教像》、《菩萨》等。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万国咸宁》等。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

李唐的《采薇图》

梁楷《李白行吟图》

王绎《杨竹西小像》

仇英《列女图》

曾鲸《侯峒嶒像》

任伯年《高邕之像》

徐悲鸿《泰戈尔像》

回答3:

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 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 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