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关于蔺相如还有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负荆请罪》的资料: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
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
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
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
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
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
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
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
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
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
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
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
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
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
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
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
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
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关于蔺相如还有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负荆请罪》的资料: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
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
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
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
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
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
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
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
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
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
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
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
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
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
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
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
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
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回答者:吹雪_西门2 - 探花 十一级 9-11 20:51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以“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当廷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譬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相传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狮颈之交。
关于蔺相如还有很有名的一段历史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廉颇
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率军大破齐兵,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寿县)。
《负荆请罪》的资料: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
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
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辅助
太子留守。
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
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
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
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
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
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音fǒu,一种瓦器,可
以打击配乐),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
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
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
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
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
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
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
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
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
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
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
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
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
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
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
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
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
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
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
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
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
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
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
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
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将相和的故事明显是后人编造出来的假话
蔺相如对自己的门客说道:“知道秦国不敢打我们吗?是因为我和廉颇。”这话倘若真是蔺相这么说的,那就有问题了。
秦国为什么不打赵国?是因为赵国从赵武灵王后期(公元前299年)起,一直到渑池会(公元前279年),赵国都是跟秦国保持盟友关系。赵武灵王在公元前299年化装去秦国结好,次年又派楼缓入秦为相取代孟尝君,同时秦国默许赵国攻中山,从此秦、赵、宋结为同一阵营,对抗东边的齐、韩、魏阵营。
从赵武灵王后期到如今的赵惠文王中期(公元前279年渑池会),秦赵之间未曾发生一场战事。只是在公元前282、281、280三年由于五国刚刚完成合纵攻齐,齐国摧废,秦人开始近攻赵国,三年夺得五城,但都是小的局部战斗。抛开这三年不看,其它整体二十年间一直呈现秦昭王所谓的“秦赵之欢”,这是秦赵国际关系使然,是秦为了对抗齐而主动选择的结赵策略,如何是“秦不敢打我们,徒以廉颇和我两人在矣”呢?若干年后,秦国加兵于赵,长平之战,蔺相如和廉颇都在,秦国就把赵国一顿好打。
所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我蔺相如和廉颇在矣”这样的话,把国际形势和先君努力使然的总体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当然我们可以说,先君的努力已经过期了,最近三年秦国已经开始用兵于赵了。但是蔺相如这么讲,仍然是很不谦虚,因为,如果你已经当了很多年赵相国了,你可以这么说。但你只是今年在渑池会外交场合上折辱了秦王,回来之后当即被封为上卿,还没过几天,就对别人说秦人不敢打我们,只是因为我,这也实在是不谦虚,是自伐。难道从前那么多年秦人没敢打赵,也是因为他蔺相如在吗?由此推论,这句话非常不符合当时的情势和为人处世的常理,蔺相如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这话是司马迁后编的,不是蔺相如的原话。
战国时赵国的宰相,故里在山西临汾地区古县宝丰村。
蔺相如开始只是宦官头目廖贤手下的门客。因有胆识被推荐给赵惠文王,出使秦国,以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居理力争,大胆过人,最后完壁归赵。两年后,又在绳池之会上居理力争,寸步不让,维护了赵国利益,为赵王保住了面子,回国后被封为上卿。
老将廉颇对蔺相如超过他的地位十分不满,扬言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以大局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门客十分不满,要离他而去,蔺相如劝阻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同秦王比,哪个势力大呢?”众人说:“当然是秦王。”蔺相如说:“请大家想一想,秦王那么厉害,我却敢在朝堂上当众呵斥他,难道害怕廉将军吗?但我认为,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和廉将军在,要是我和廉将军为私人意气争起来,就好比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我所以要这样做,是先顾国家危难,后计个人恩怨啊!”廉颇听到后,十分惭愧,立即解衣露膊,负荆请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