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教育学 心理学考试 复习资料 哪位有 希望多交流

2024-11-18 07:53: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这里有几套试题: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最早提出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D.利托尔诺
3.重视启发式教学,将自己比作“助产士”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恪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4.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用性科学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6.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这一教育观点是(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8.教育学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9.学校的(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A.精神或观念文化 B.物质环境文化 C.建筑与设计文化D.自然生态文化
10.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 )。
A.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教育劳动的主体价值
C.教育劳动的创造价值 D.教育劳动的教育价值
11.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2.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 )。
A.前提 B.基础 C.手段 D.目的
13.教学方法中常见的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14.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1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制度化教育 2.课程评价 3.直观性原则 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历史法的研究步骤及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4.普通中学的学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结勾?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教育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21世纪初,是科技革命在深度和广度上又一次出现大发展的阶段,人们正日益强烈地感受到新的科技浪潮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新科技群,预示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问题:请结合材料论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从理论上概括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1632年他写的《大教学论》,被世人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他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经在生物界存在的观点。
3.B [解析]希腊三哲之一的苏格拉底在柏拉图记载的《泰阿泰德篇》中曾将自己比作一个真正的媒人,并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称之为助产士。因而世人将这种启发式教学原则冠名为“助产术”。
4.B [解析]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撰写的《教育论》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教育的实用价值。
5.C [解析]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时,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研究的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6.B [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既有知识和规范,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进而服务于社会,因而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制定。
7.A [解析]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把教育看作治国安民的工具,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通过培养统治人才和化民成俗的工作,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8.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个体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依题意应选B。
9.A[解析]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精神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而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哲学,它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发展高度。
10.A[解析]教师的劳动价值是多方位、多层次的。从纵向看可分为对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但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观表明,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是培养人。而培养人这个根本价值是通过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价值是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主要表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人格价值,对学生的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综上所述,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上。
11.C[解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12.B[解析]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13.A[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它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四种具体方式。
14.D[解析]“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15.D[解析]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所以,区分度又叫鉴别力。
二、名词解释
1.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2.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三、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来,全面地进行考察与分析;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2.[参考答案]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统一的活动过程。总之,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3.[参考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4.[参考答案]
普通中学的学生应当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没有重大的缺陷,则是合理。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四、论述题
[参考答案]
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原始形态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
死记硬背。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五、案例题
1.[参考答案]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一机”互动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③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2.[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上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回答2:

教育专业的同学有,可以找他们借啊

回答3:

看看你考哪个省份的教师资格证了,各个省份用的教材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需要看看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本书,把书的内容弄透了,应该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