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代,到了明清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的记载中。关于中秋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
到了唐代,农业、商业、手工业得到空前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这一时期,国力强盛,一片歌舞升平,载歌载舞的欢乐景象。这些条件为中秋节的定型起了积淀作用。这里面还涉及到了一个小故事,相传八月十五的时候,李玄宗已经位列仙班了,彼时他正在游览月宫,从月宫上看到了自己所统治的国家是这么的繁华。又想到了自己的生辰是八月五日。隐约中觉得应该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庆贺自己的节目。这就形成了中秋节的初态,后来,随着两者的相熔正式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而到了宋代,中秋节更从上层走向大众,全民狂欢。这是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成熟,使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得到普遍传播。并且当时的勾栏、瓦舍开放,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可以饮酒娱乐,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重要的日子。
并且相传中秋节这一天,就连皇帝也会出来游玩,竟然皇帝都出来游玩了自然会带动下层的民众。所以这一时期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重要节日。
宋代的文学作品《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醉翁谈录》等,书中都有关于“中秋”的记载。
到了明清,因时代关系和社会中的功力因素,加上娱乐方式的多重化,世俗情趣的浓厚。中秋节开始成为与端午春节,并列的民俗大节。
《红楼梦》第75回和76回中,就有关于中秋的记载,基本概论为八月十五这一天荣国公府中秋夜击鼓赏花、饮酒听笛和月下连句。
直至发展今天,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节日。人们在中秋期间与家人团圆,吃月饼、饮桂花酒、坐看赏月、唠叨家常。
唐朝初年。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参考资料:中秋节-百度百科
中秋节是唐朝初年开始的。
1、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有关中秋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参考资料:中秋节百度百科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由传统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都是先民崇拜的对象,是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就是古老的“祭月节”,比月饼出现早得多。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当时正处于我国南北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交流使得很多文化习俗都融合传播开来。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两汉之间的《周礼》。虽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但是在汉代的时候在先秦基础上增加了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中秋节真正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时候中秋赏月风俗成为唐代长安一带的时尚,出现不少咏月的千古诗句。还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等神话故事结合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等到了北宋时期,正式将阴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此时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民俗节日。文学作品中开始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这就是最早的月饼由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明清时期,中秋开始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所谓的赏月活动,“其祭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这就是大规模祭月的由来,出现了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此时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还出现不少时令鲜果干果。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唐朝初年,中秋节确定成为固定的节日。到了宋朝,中秋节已经非常盛行,直至明清时期,中秋节成为了除春节外第二个最大最重要的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的风俗。它是古代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到了汉代,中秋节得到普及。
扩展知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