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儿的写作背景

2025-04-09 01:34: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长篇新作短评/关于《英儿》,顾城在接受曾慧燕的采访时说,这是“一本自传式纪实小说”,“基本上是真实的”,“主要想反映一些又能解释又无法解释的事情”。显然这“又能解释又无法解释的事情”主要是指他与英儿的情感纠葛。也是,莫名其妙地一见钟情,而且爱得天翻地覆,旋即又稀里糊涂地分手而去,从此杳无音信,一切都像是鬼使神差。顾城的初衷,就是要把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人生和情感的际遇叙述出来,告诉人们他经历了什么,领悟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种打算我们从《英儿》开始几节的颇见理性的文字中都能感觉得到。但顾城和英儿超乎寻常的关系,使他很难保持叙述主体的平静和冷峻,因此,我们从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篇幅里,看到的是他和英儿无阻无隔的情的交流和无遮无拦的欲的抒泄。其中,顾城对英儿女儿体态的爱恋、赏玩和英儿那童稚、纯真而又热烈奔放的呼应,有如天籁般的自然和美好。那种真真切切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爱恋,真是一种沁人心脾、净人心灵的情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人们完全感觉得到,顾城是用回忆和写作的方式,再度重温他的如梦如幻的情史,从而延宕他与英儿的身心交融的爱恋过程。因而也可以说,顾城也是经由这一自传来自谴和自慰的。
与英儿倾心相恋而英儿又不辞而别,这是最让顾城痛心疾首的。使他最为难过和心碎的,不只是英儿再爱不爱他和再在乎不在乎他,而还在于他所心爱的女孩要被别人染指、要被“世界拿走”,这正如他在“给晓南的信”中所说的,想到被爱的“女孩被碰了,我的心就会发抖”。这种连带着人生理想的爱的丧失,迫使顾城由人及“我”地深刻反思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他虽对出走的英儿不无怨恨,但更怨恨那个教坏了女孩、“拿走”了“英儿”的污浊的社会环境;他自怨自己人生和情爱理想的失常和超常,但更谴责那个规范所有个性和销蚀一切理想的现实尘世。他在自白中自谴,又在自谴中自省,结果是更坚定了自己的不苟且、不妥协的信念,死亡成为他继续前进的另一方式,《英儿》便是他在这个人生转折点上留下来的一个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