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人们呼吁延长春节假期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但至今春节法定假期仍是7天。
不承想,延长假期的梦想在2020年的春节变成了现实,但却并不是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而是在一种“病毒”的“帮助”下实现的。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春节假期延长3天,达到了10天,但疫情愈演愈烈,远远超过了非典,这个假期变得漫长起来。面对疫情,人们自觉“封印”在家里,前几日尚觉良好,但随着时日的增加,疫情不见好转,一些人出现了焦虑、狂躁、恐惧等心理。
焦虑也好,恐惧也好,是人们面对灾难时所产生的正常心理,也有助于我们迅速紧张起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但如果过度焦虑,过度恐慌,会让我们失去心智,轻信谣言,沦为乌合之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病毒没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却伤害了自己,岂不是让“病毒”耻笑?
那么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艾利斯曾说过,我们的焦虑、焦躁、恐惧等不好的情绪都是我们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
举个例子,面对疫情,有些人该吃吃该喝喝,情绪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也有些人觉得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去娱乐去学习去陪伴家人,反而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好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人出现了焦虑、狂躁、恐惧等负面情绪。
面对的同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绪呢?
这就是心理学家艾利斯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情绪是由不同的想法引起的;认为疫情终究会过去的人,情绪并没什么波动;认为超长假期很难得的人,学习充电也好,陪伴家人也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情反而愉悦;而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害者,怪那几个吃野味的人,想出去却出去不了,心情难免会出现狂躁不安等情绪;面对不断飙升的确诊病例,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传染上,这些人会出现恐惧的心理。不好的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对身心造成伤害。
如果我们把这次疫情比作A,每个人对这次疫情的想法是B,情绪反应是C,那么A是一样的,同样是疫情,每个人的B却不尽相同,也导致出现了不同的C。也就是说,事件A并不是引起情绪波动的直接原因,而我们对事件(A)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这就是艾利斯ABC理论。
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出现了负面情绪,并不是因为这次疫情的凶猛,而是我们对疫情的不合理的看法和信念导致了我们的坏情绪。
面对疫情,我们都会抱怨那些吃野味的人,这很正常,但并不是那几个吃野味的人导致我们被封在家里,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因为全国各地都有野味市场,我们的祖先以打猎为生,猎杀的也都是野味,而且现在的我们认为野味天然绿色不含激素,比人工饲养的更健康更有营养,而且野生的比人工养殖价格上也要贵很多,这就是人们的心理。我们祖先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猎杀基因,加上我们对食物的担忧,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才导致野味市场依旧存在,只不过碰巧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华南市场出现了,而且传染到了人身上。我们应该怪的并不那几个吃野味的人,而是怪我们人类的本性。
面对疫情,我们都会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很正常,但恐惧的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面对每天不断飙升的确诊病例,会认为这件事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过分担心,长时间的担心。这类人把事情想得太糟糕了,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甚至几率很小的事情想象成了一定会发生。却没有认识到,只要我们按照医护人员所说的那样,去做自我隔离、勤洗手、出门戴口罩等,就不会染上病毒。
所以,坏的情绪主要由我们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造成的,我们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有责任,而不是事件本身。
改变不了现实,那就坦然接纳,也许这需要勇气。我们敬佩那些面对疫情的“逆行者”和“坚守者”,由衷的敬佩和感谢他们的勇气,是因为面对疫情,他们明知道有危险,却依然选择该做的事情。我们都鼓起勇气,诚然接受现实,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虽然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执念,何不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何不利用这次难得的长假,不再过度关注漫天盖地的疫情消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给自己一个好好陪陪家人、好好思考人生、好好审视世界的机会,专注做好自己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这不也是我们当初期盼延长假期的初衷吗?
在这次疫情下,我们还看到一些企业因此变得更强大。我们看到的机会是什么?是新的技术、科技的创新、数字化的能力,它们带来新的发展可能性。
所谓认知能力,就是外部输入信息给你,你知道怎么认识它并运用它。我们需要调整5个认知。
1. 与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
2. 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3. 你要学会的是不断地进化应对,而不要去预测判断。
4. 管理者一定要管理好情绪,自我调试好心态。管理者的心理定力其实是组织的情绪和组织的定力。一个组织有没有稳定性,由管理者决定。所以我一直要求企业家和管理者一定要自己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你要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告诉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同理心、积极心、信心来应对这些变化。
5. 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从生存到发展,要做5个关键行动:
1. 审慎经营;
你得有能力去贡献效率跟成本。
人的生活方式改变,需要重构商业模式
重构价值体系
2. 以当期经营为主,永远都要平衡当期跟长期;
3. 有能力的企业,要关注产业伙伴与价值伙伴的共生
4. 在线、数字化是一个必选项
5. 企业家的经营意志力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中,我们每个人都至少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 挑战自己,方有未来;
第二, 做好自己,方可共生;
第三, 先有利他,方能利己;
第四, 这是结束,这是开始。
和谐家庭变“亲子战场”
一位妈妈向商雪梅求助,女儿进入高三后就不怎么和她交流了。尤其最近,两人频繁起冲突。孩子学习成绩很优异,在年级排名前十。疫情来临后,妈妈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便整天盯着孩子的学习状况,时不时也唠叨几句:“怎么又看手机?”“怎么不抓紧时间学习?马上就要高考了,你这样怎么行?”在妈妈看来,其他孩子都在努力奔跑,唯独自己的孩子原地踏步。母女俩吵得不可开交,女儿“破罐子破摔”,干脆甩手不复习了。
商雪梅也曾见到父母与孩子因情绪冲动使得矛盾升级的事例:假期间,孩子明明(化名)通过平板或电脑上课,经常分心,还借故悄悄打游戏。一次,爸爸见明明已经结束网课还是抱着手机不放,觉得情况不对,悄悄靠近后发现孩子打游戏正打得投入。他一气之下摔了手机,和孩子争吵起来。妈妈也加入到战斗中,瞬间家里鸡犬不宁。
还有一些孩子和家长争吵是为了让家长停止吼叫。商雪梅接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妈妈认为孩子上网课时状态不好,便每天唠叨、批评、指责孩子。一天,孩子终于忍受不了,向妈妈大吼。妈妈声音大,孩子声音更大,嗓子哭哑了也不停止。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着孩子去找商雪梅,询问孩子情绪波动为什么这么大。孩子却告诉商雪梅:“妈妈发脾气的时候,我只有用更尖锐的哭叫、更高亢的声音才能盖过妈妈的指责声。其实,我只想让妈妈和我说话温柔一些。”
原因
消极情绪引发“踢猫效应”
在商雪梅看来,情绪失控是亲子频繁冲突的导火索。“特殊时期,家长本身就焦虑,看着孩子没有好好学习,更加焦虑。这种情绪的反复,给家长、孩子都带来压力。”商雪梅说,家长对孩子高期待,是引发消极情绪的因素之一。商雪梅发现,家长对网课效果似乎有着过高的期待,对孩子学习状态也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孩子可能并没有及时培养相关的习惯。
“家长内心都有一个‘应该’,认为孩子应该认真上课,全力以赴学习,全神贯注聆听,以此对标现实中孩子上网课的状态,一旦发现孩子不在标准之内,就会生气、愤怒。”尚雪梅理解家长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特殊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太多不安。
本应上学的孩子,这个时候却在家上网课。家长们对未来充满不安,这种不安很容易触发消极情绪,所以,他们会不停地唠叨、指责、批评孩子。让商雪梅更担忧的是,这些消极情绪会引发孩子的抵抗情绪。例如,妈妈越用激烈的方式批评孩子,孩子就会用更激烈的方式回应,双方陷入恶性循环。其实,孩子只想让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