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接任班主任首要的工作,便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整个班的学生,以及阅读他们的周记。
周记,可能更多地带有作业的性质,然而,在仔细阅读每一个学生的周记后,我发现确实很多人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写出了他们的思考。
九十后,是目前被谈论最多的一代,也许是他们的风格与社会的传统相悖,也许是他们的叛逆心理比较严重。我们不难看到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担忧。很多人说九十后“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我通过他们的周记中看到的是另外一面,他们真的感到孤单,很多源于父母甚至社会对他们的不理解。
现在很多言论都批评他们肤浅,我觉得写这些评论的人根本就没有深入地去理解他们(当然我也是)。他们有他们的深刻,九十后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向可能跟我们以前认为的常理格格不入,因此他们总被迫使着前进。为什么我们总要用自以为是对的东西去规范他们,而不去理解他们的方式?其实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还懦弱,不敢随意地去更改已经规定了的东西。
他们并不是只会玩的一代,并不是懒散、无知、无所忧虑的一代。相反,他们思考的很多,他们的忧虑很多。在他们的周记中,这些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思:“高中的课程让人窒息,早知道就去读中职了,反正路是已定了的……”“四中真是变态,条条框框那么多,而且都是鸡毛蒜皮的规定……”“我以前总以为没有人关注我的,我是被遗忘的。想不到今天居然有人注意了我……”“普通班的注定是低人一等的,给人当垫脚石。尖子班的就算矮子也变高了,然后把你踩矮。可恶的是他们打篮球,可以犯规犯到裁判看不见,他们的素质根本没有他们成绩高……”“刚上高中,第一周的两次测试惨不忍睹,以后要加油努力了,不能这样下去……”……
一边看他们的周记一边思考。虽然他们是九十后,语言里带着诙谐稚嫩与不成熟,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想法,并不是不深刻,就像读者里一个九十后写的:你们无法理解的深刻……说实话,我在四中的感觉就是——急迫。记得当时我读高中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种被压着的感觉,气氛是轻松自由的,照样有很多人进了重点大学,而今这样的情形,也没见他们的重点率高了多少。每天九节的课程量,一节四十分钟,加上早读,放学一大堆的作业,这班九十后每天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被框得“有条不紊”。他们每天就按着这样的行程机械地运作着,真的没有一点空间,一点自由发展的时间。除了课程外,学校的条条框框真的是多不胜数,规定小到学生的指甲长度,头发的发型,等等。流水线作业本来是工业生产的一个伟大进步,如果运用于人,运用于教育,是怎样——我们把人当罐头生产了!
知道为什么雄鹰能飞那么高吗?因为在它们破壳而出的时候,展现在它们面前的是一片最广阔的天空。没有谁规定它们应该怎么飞,没有谁规定它们不能去搏击闪电乌云……
九十后,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举个例子,特别是九十后中的男孩子,他们基本上都是游戏高手,而这正是几乎为所有家长跟大多数老师鄙视的。在小小的一个方寸大小的游戏机上,几乎在一两秒内,要同时操控几个按键,画面的切换飞快,眼睛要关注对手的反应,还要做出反击,这些都是在同时进行的。试问,这样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没有很高的智商,能做到吗?家长老师所鄙夷的,是他们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为什么九十后的潜力会被忽视呢?问题是我们的引导方式错了,我们的观念错了,我们抛不掉对好学生的评判标准。
九十后这个群体,需要我们更多的正确关注,需要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