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越区切换的硬切换和软切换?软切换有什么优点?

2024-10-30 18:14: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什么叫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包括哪些主要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差别是什么?
答案:
越区切换: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它包含的问题:越区切换的准则、越区切换如何控制、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硬切换:在新的链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
软切换: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当与新基站建立可靠通信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回答2:

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
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指基站或者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移动用户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信道切换称为越区切换。
判定移动台是否需要越区切换有三种准则:
⑴依靠接收信号载波电平判定。当信号载波电平低于门限电平(例如-100dBm),则进行切换。
⑵依接收信号载/干比判定。当载/干比低于给定值时,则进行切换。
⑶依移动台到基站的距离判定。当距离大于给定值时,则进行切换。
实际上,在通话过程中测量接收信号载/干比有一定的困难;而用距离判定时,则距精度有时很难保证。所以,一般常用的时第一种。

越区切换从技术上可分硬切换和软切换:
硬切换:新的连接建立前,先中断旧的连接。例如GSM系统。
软切换: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例如CDMA系统。

越区切换从小区的性质上可分:
同一交换中心基站之间的越区切换
同一BSC之间的切换
不同BSC之间的切换
不同交换中心之间基站的越区切换,
微小区与宏小区之间的切换
同基站内不同扇区的切换,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切换。

越区切换控制
过程控制主要有三种:
① 移动台控制的越区切换
移动台连续监测当前基站和几个越区时的候选基站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当满足某种越区切换准则后,移动台选择具有可用业务信道的最佳候选基站,并发送越区切换请求。
DECT等小系统常采用,在大系统中容易引起切换冲突。

② 网络控制的越区切换
基站监测来自移动台的信号强度和质量,当信号低于某个门限后,网络开始安排向另一个基站的越区切换。
缺点:若MS失去联系,将造成信号中断。
第一代模拟系统采用此方法
切换时间长,可达10S。

③ 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
网络要求移动台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并把结果报告给旧基站,网络根据测试结果决定何时进行越区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一个基站。
第二代系统GSM,CDMA都采用此方法。
特点:时间快,切换过程1s~2s ,信号中断<1s。

微小区高速移动切换的问题
在微小区,高速移动用户仅有很少时间就需切换,对系统压力太大,
一种宏小区与微小区相结合的伞状小区结构,切换时采用宏小区信道可解决上述问题。

越区切换准则:
准则1:相对信号准则。
在任何时间都选择具有最强接收信号的基站。
这种准则的缺点是:在原基站的信号强度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会引发太多不必要的越区切换。
准则2:具有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足够弱(低于某一门限),且新基站的信号强于本基站的信号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越区切换。
准则3:具有滞后余量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新基站的信号强度比原基站信号强度强很多(即大于滞后余量)的情况下进行越区切换。
该技术可以防止由于信号波动引起的移动台在两个基站之间来回重复切换,即“乒乓效应”。
准则4:具有滞后余量和门限规定的相对信号强度准则。
仅允许移动用户在当前基站的信号电平低于规定门限并且新基站的信号强度高于当前基站一个给定滞后余量时进行越区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