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吃树苗的嫩叶、果实以及水稻、高粱、小麦等农作物。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黄褐色至黑褐色。头是圆的,胸部有些宽,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尾须较长。
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
雄虫前翅上有发音器,由翅脉上的刮片、摩擦脉和发音镜组成。前翅举起,左右摩擦,从而震动发音镜,发出音调。雌性个体较大,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
蟋蟀又称为促织、蛐蛐儿,它有非常久远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代就有斗蟋蟀的娱乐活动,而且深受市民大众和皇宫贵族的喜爱。蟋蟀是我们夏季草丛间常见的一种昆虫,它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嫩叶及根为食,特别喜欢吃各种蔬菜及果实。
野外生活的蟋蟀一般都是以嫩芽、嫩叶及根为食,而被人饲养的蟋蟀除了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果实之外,饲养者还会选择一些食物,按比例搭配制作成丰富的营养大餐。每天定时、定量的喂养,促使蟋蟀能成长的更健康,更勇猛。
制作蟋蟀食物的主要配方有,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又或者是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食物放在容器中然后研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
每天在喂养的时候,注意不要投喂太多,只要保证蟋蟀能全部吃完不剩余食物即可。为喂养的过程中,饲养者可以将多种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满足蟋蟀成长对食物营养的需求
笼中饲养蟋蟀,单用笼中天然饲料远远满足不了大虫的需要,可采用易积存、体积小、营养高的人工饲料为主,辅以少量天然青饲料,饲养效果更佳。人工饲料配方一:大豆粉20%、粗麦粉35%、玉米粉20%、脱脂奶粉15%、肝粉5%、干酵母5%;配方二:玉米粉25%、大豆粉20%、粗麦粉25%、脱脂奶粉15%、干酵母5%、鱼粉10%。将配米同时放入容器中,拌匀并研细,铺撒在木板上饲喂,1次不要投放太多,以吃完为宜。
笼内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供作自然饲料
蟋蟀饲养温度在25℃为宜。当干旱时,早、晚适当喷些水,使笼内的地表湿度保持在75%-80%。阴雨天不影响蟋蟀正常生活,但在喟食板上要加遮盖物,青饲料可少放或不放。如笼中地面积水1小时可造成蟋蟀死亡,应及时排水。如一日光照12小时,若虫发育期会缩短,自然光照时间不够时,应加灯光补充。
因蟋蟀在野外时食物很杂,刚捕入盆转为人工喂养需进行“清肠”,一般做法是,先喂以捣成泥状的生毛豆或煮熟的绿豆等。几天后,蟋蟀排出的粪便由泥水相杂逐渐变为纯食物粪便,此后即可喂正常食物。在早秋阶段,蟋蟀的食物基本上以谷类为主,也可加喂一些肉类。
在早秋以米饭为主,辅以各种蔬菜,如青菜,卷心菜,南瓜等。白露以后就可以逐渐增加荤的食物,如虾,鱼,土鳖虫等,增强营养,可以延长蟋蟀的寿命,据书中记载,可以养至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