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累积多了,就有电压,大了就会击穿放电,其实雷就是这样的,高压击穿云层放电
雷电形成:是雷云在宇宙射线、对流等原因产生的正负电荷分离,即在各雷云中带有不同电荷,当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不同电荷间的雷云就会击穿空气进行放电(原理同电容击穿),所以雷电大部分会在云间放电,小部分距地高度低的雷云会对大地放电,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雷击。
由于雷电的放电时间极短,能量较大,在放电过程中,在雷击点1-2公里半径范围内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从高中物理课程中可知,在交变电磁场中的金属物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即电位升高),如遇有环状金属物,则会产生感应电流,而金属物形成的电位会根据其长度、截面面积、金属种类等不同,在易燃易爆、化工危险品场所中,不同电位的金属物间极容易会产生静电火花(俗称跳火),引起火灾甚至爆炸。
解决方法就是将危险品场区范围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等金属物作等电位接地,即整个场区的金属物在雷击影响下达到电位同时升高、又同时降低,各金属物间没有了电位差,就避免了跳火的可能。
给你举个防雷工程界的典型案例:1989年8月12日上午9时55分,青岛市开发区黄岛油库5号储罐遭雷击,发大爆炸,罐内储存的上万吨原油被引爆,烈焰冲天,高达100多米,炽热的高温相继引爆了1、2、3、4号油罐,整个黄岛陷入一片火海,20人葬身火海。黄岛油库避雷塔针林立,但静电接地却并不完善,其大体设计原则是学习前苏联的规范的。事后各防雷专家分析事故起因后,对《防雷规范》进行了补充,其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一直执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