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也称中元节,施孤,盂兰盆节,是中华民族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认为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鬼门大开,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在佛教里关于鬼节有这么一个典故: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在鬼节这一天,其实有很多禁忌:
中原节除了祭祀祖先也有许多禁忌,这一天我们总会格外的小心,害怕触碰了什么禁忌会招来霉运,所以中元节显得格外的静穆严肃。
比如孕妇不能晚上出门;阴气重身体弱的人要早点回家,夜晚不能在外面逗留;不要到偏僻,人烟稀少的沼泽森林,因为传说很有可能碰到“百鬼夜行”;夜晚更是不要到河边玩耍,因为会被水鬼抓去做替死鬼.....
不过在这种霓虹灯遍布的大城市里,也很难发生这种事情吧。
中元节主要源自于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也是我国的一种民俗活动。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当时的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灵的保佑,能够丰收全部在于神灵的开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更时候“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至于中元节作为一个固定节日,还要从道教的传说说起,当时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我们知道唐朝奉老子为他们的先祖,十分推崇道教,所以中元节开始兴盛起来,并且作为固定的节日名字,并且将时间定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从此就有了中元节的说法。
按照起源中元节本来是一个祭祀祖灵和祭祀的节日,怎么就慢慢变成了鬼节了呢,这不得不说一下中华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了。鬼节的来源和我国的民间习俗,以及道教还有佛教的说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
七月半是民间习俗,道教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而佛家的盂兰盆节也在七月十五,我们知道习俗中的七月半是缅怀先人的节日,道教的中元节是尽孝不忘本,佛教的盂兰盆节则是报恩月,侧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也就是说佛教里的盂兰盆节涉及到了鬼。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有强大的融合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习俗,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盂兰盆节逐渐融合在一起,甚至人们也渐渐的不能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干脆就形成了一个节日,那就是新的中元节,也被人们俗称鬼节。
现在我们提到中元节都是说鬼节,其实这源自于佛教的说法,而中国的民间鬼节不止中元节一个节日,还有清明节寒衣节三个节日,合称为“三大鬼节”,其实这也代表这中国传统的文化,也说明历史上中国的一种崇拜现象。
起先是秋收之后,农民收成不错想要祭拜祖先,后来随着道教兴起,7.15是地官的生日,这天祭祀可以让死者享受香火,逐渐有了固定的“中元节”,因为在古代人认为这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所以又被称为鬼节。
中元节其实是从印度引进来,它是一种佛教仪式,典故就是民间流传的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传说在这一天,阴曹地府会将所有的鬼魂放出,所以中元节也被称作鬼节
中元节这天的鬼特别多,而且呢,这天的阴气也是很重的,所以称这天为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