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你会与家里人倾诉吗?

2024-11-15 13:39: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会与父母倾诉,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也许能够给我一些建议。

其实我身边的朋友都是选择不与父母倾诉,他们有很多理由,比如“不想让父母担心”,“害怕父母失望”,“和他们说好丢脸”之类,其实这些也不过是掩饰自己的逞强。

很多时候,这种掩饰可能并不起作用。当我们说“我很好”的时候,父母未必不能看出脸上的疲态,可面对我们的逞强,他们也只好说一句“照顾好自己”。也许,遇到不开心的事从不告诉父母,才是更让他们担心的做法。因为不了解你的生活,所以只能猜测,因为关心,所以时时担心。

我时常在想,我们是否将父母与家人这两个概率太过于分裂开来。平日相处中,我们尊重父母却又把他们看作是易碎的玻璃制品,生怕不好的消息对他们造成损害。其实回过头想想,父辈也经历过风雨,他们远没有想象的脆弱。

成熟的亲子关系,从不是一味报喜,而是以包容的心态和自己、父母、他人相处。开心时分享开心,沮丧时就寻求安慰,以一种更平和的方式达成更舒适的沟通。

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相处方式,如何做到以包容的心态与父母相处,是一个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尝试着与父母倾诉,让父母了解你的生活、你的近况,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工作经验,也许能够帮你排忧解难,千万不要什么事都憋在心里。

回答2:

不会。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的,生活中的烦恼尽量自己克服,克服不了也不能给父母说,父母已经为我们操心了大半辈子了,不能再给他们心里添堵了。我一般都会自我调整心情,处理烦恼,如果实在不行,就会和闺蜜们倾诉,看她们能否给点建议。

随着生活经历越来越多,面对生活上的烦恼,我已经可以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以下给大家几点方法,当你遇到烦恼时会有所帮助。

1、 尽量心平气和。烦恼时最需要的就是平静心情,不要让烦恼的情绪冲昏了头脑,“冲动是魔鬼”。所以,我们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暴怒或过于哀愁对事情无益。当然了,有烦恼还是可以发泄一下的,但方式要适当。

2、 转移注意力。如果实在是过于烦恼,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此时,可以听听歌曲,看看电视或打羽毛球等,一般进入另外的情境,对原来的愁绪是可以缓解一些的。只是注意不要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

3、 和好朋友聊天。好朋友能理解自己的心情,愿意倾听、分担,所以,有烦恼时可以和好朋友聊天,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好朋友,让好朋友安慰自己,并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慢慢的,心情自然就会有所好转。

4、 找个既安全又稍微安静的地方散步。有些人在烦恼时喜欢自己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散步,放飞自己的愁绪,海阔天空的想自己的得失,不想让人打扰。经过一番反复的思考,理智慢慢会战胜感情用事,心里自然就不会这么烦恼了。但要注意在安静的地方散步一定要选择安全的地带。

回答3:

生活中遇到的烦恼我不会与家里人倾诉。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基本上我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每天都被骂,但是每天晚上和爸妈打电话我都不敢讲,怕他们担心,让我回家。现在也时常被骂,但我还是选择报喜不报忧。我不想让他们担心,他们知道了我在外面过的不开心会怎么样呢?会我一起过的不开心,会把我的辛苦告诉更多的人,我不愿意。

当你告诉他们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时,告诉他们只会让他们担心;当你自己能够解决问题时,可以告诉他们让他们觉得和你站在一起。我没法在自己委屈无助的时候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我会哭到崩溃的顶多是困难解决后的某天随口提起有过这么一件事。

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做到保护你爱的人,而不是让他们因为你生气,因为你而忧愁,遇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帮忙解决尽量还是自己扛;但是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关心你,也希望你能够和他们分享生活的忧虑,所以当问题不那么严重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他们的关心。

恋爱听说也是一样,寻求对方安慰的时候,一般是自己已经想开了,只是让对方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让你变得快乐的人。作为普通人,家里人没有瞬移或者隔着太平洋还能呼风唤雨调兵遣将的能力,他们能做的就是担心并且安慰我。然而安慰并没有什么用。

能说出口的困难,从来都不算什么困难。说不出口的困难,也没人能帮的了你。已经习惯自己解决一切事情,能不麻烦别人尽量不麻烦,哪怕是父母哪怕是恋人,不愿告诉父母是怕他们多想,操心。帮你的人记在心里,那是情分。但是,仍然会期待,有个人愿意为你披荆斩棘,不嫌你麻烦,或者从不认为那是麻烦。

无论怎样,遇到了烦恼,积极的解决,你可以向其他朋友说一下,总在憋在心里也不太好,家里人还是别说了,会让他们担心的。

回答4:

我不会。

曾经看过一期《奇葩说》,是关于一个人在外地,你是和家里面报忧还是报喜的论题,当时看完之后其实有几个点特别能够触动到我,因为同样是作为一个在北上广打拼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真的是特别多,也有那么一瞬间会想拿起电话给父母打电话诉苦。

但是当电话接通的时候,总会默默的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过滤掉,因为总是不希望电话那头为我牵肠挂肚,因为不能够在他们身边尽孝已经是很让人揪心的事情了,不能再拿其他的事情给他们徒增烦恼。

也很同意哪些说和父母将自己的在外的一些经历的人的观点,这样能够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会有一些小的烦恼,这样对你的生活会有参与感,其实我认为,不管在什么阶段大家的想法其实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大学的时候会经常给父母说一些关于在学校的事情,会把在外面见到的新鲜的人和事告诉他们,也会把自己在学校不开心的事情告诉他们,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一旦你开始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你就会选择性的和父母聊一些话题,并不是因为代沟,而是懂得了适度。

很赞同高晓松的观点,人长大了总会再慢慢的学会不去说一些事情,总会选择那个能够一直陪伴自己,值得信任的亲密伴侣去倾诉一些事情。你的父母也会有自己的生活,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不开心,不得意的事情去强加给他们,因为你其实并不是他们生命中的全部。

他们并不会陪你到老。有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消化的。最后愿你能够在生活中多些高兴的事情,少些不如意,能够趁着时光正好,多多的给自己和家人一些沟通的机会。

回答5:

有的事会与家里人倾诉,有些烦恼不会告诉家人,觉得只会更添烦恼。

《诗经》里有一首《柏舟》,写一个人受了委屈,想找人倾诉一下,于是来到兄弟家中,正赶上兄弟大发雷霆,只得郁闷地退出,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好了。所以你看,找人倾诉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人家也是一脑门官司,没有义务接收你的心理垃圾。就算打起精神来倾听,未必会有令你满意的回应。万一心神不宁,对于本来就处于精神困境中的你,等于是雪上加霜。

当然,也有可能,你找的这个人当时心情不错,又古道热肠,愿意听你倾诉。但是,正如我的朋友所言,我们表面上是倾诉,实际上也是寻求仲裁,寻求道义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放大对方的问题,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方因此显得更加可恶不说,鸡毛蒜皮,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原则之争,原本可以消弭于无形的问题,就必须有始有终,最后弄到不可收拾。

单位里如此,家庭里也同样,曾经听一个同事说,他的朋友里,夫妻双方都是本地人的,离婚率要大大高于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人的,他和妻子则因为一个是本地人而另一个是外地人,于是一直处于准备离婚的状态。他这话一半是玩笑,但也极其有道理,两口子都是本地人的话,吵架翻脸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向各自父母求援,就算没那么妈宝,同居一城,也容易惊动父母。

一旦父母介入进来,本来可以低的头不能低了,可以认的错不能认了,你伤害的不只是我的尊严和感情,还有我父母的尊严和感情,内部矛盾分分钟变成敌我矛盾。明白事理的父母十有八九会劝和,但父母越是深明大义,就越显得不领情的对方不是个东西,观众的存在,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性,也让事件必须进行到底。

“倾诉”的实质还是逃避,你没有勇气去面对,想要躲进劝慰和打气的城堡里,但终究不是还要从里面出来吗?进去之后再出来,是不是觉得更难了?与其弄到那一步,不如一开始就尝试着正面面对,没有什么“旁观者清”,当局者出于害怕,才会假装犯迷糊。

如果你觉得还是无法独自强大,可以看看书,或者收拾一下房间,把自己从特定气氛里超拔出来,进入日常气氛,就是一个修复的过程。阅读可以制造间歇,收拾房间可以增加控制生活的信心,你还可以把烦恼的事情写下来,如同对自己倾诉,相信我,一个人对自己倾诉时,一定会比对别人倾诉更为诚实,而诚实,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

当然,并不是反对跟人交流,事实上,学会交流有利于身心健康,只是,交流最好建立在无所求的基础上,最好在情绪平稳的时候,这是对于友谊的尊重,也是对于自身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