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有两种可能,一是南丹参,二是云南鼠尾草
因为花跟丹参极其相似,两者都有紫丹参之称呼
容易混淆
南丹参(拉丁学名Salvia
bowleyana Dunn )
俗名: 八莲麻、奔马草、赤参、丹参、红根、红萝卜、木羊乳、七里蕉、七里麻、紫丹参、紫根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种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表红赤色,切面淡黄色。茎粗大,高约1米,钝四棱形,具四槽,被下向长柔毛。叶为羽状复叶,长10-20厘米,有小叶(5)7片,顶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4-7.5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或稍偏斜,边缘具圆齿状锯齿或锯齿,草质,两面除脉上略被小疏柔毛外余部均无毛,侧脉5-6对,与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明显,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生小叶较小,基部偏斜;叶柄长4-6厘米,腹凹背凸,被长柔毛。轮伞花序8至多花,组成长14-30厘米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两面略被短柔毛,边缘全缘,具缘毛;花梗长约4毫米,与花序轴密被长柔毛及具腺长柔毛。花萼筒形,长8-10毫米,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及短柔毛,内面在喉部被白色长刚毛,二唇形,裂至花萼长1/4,上唇宽三角形,长约2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有靠合的3小齿,下唇较小,三角形,长1.5毫米,宽约4毫米,浅裂成2齿,齿三角形,靠近,先端锐尖。花冠淡紫、紫至蓝紫色,长1.9-2.4厘米,外被微柔毛,内面靠近冠筒基部斜生毛环,冠筒长约10毫米,伸出花萼,基部宽约2.5毫米,向上渐宽,至喉部宽达7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略作镰刀形,两侧折合,长8-12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深凹,下唇稍短,呈长方形,长约11毫米,宽约12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先端微缺,基部略收缩,长3毫米,宽6毫米,侧裂片卵圆形,较小,宽达2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丝长约4毫米,扁平,无毛,药隔长约19毫米,上臂长达15毫米,下臂长约4毫米,二下臂药室不发育,顶端联合。花柱伸出,长达2.8厘米,先端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较短。花盘前方微膨大。小坚果椭圆形,长约3毫米,褐色,顶端有毛。花期3-7月。
1977《中国植物志》第66卷 148页
也可能是云南鼠尾草
云南鼠尾草(拉丁学名:Salvia yunnanensis C. H. Wright )
俗名:
奔马草、丹参、山槟榔、小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党参、朱砂理肺散、紫参、紫丹参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种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缩而匍匐,向下生出块根及纤维状须根,块根通常2-3,朱红色,纺锤形,长3-5厘米,径3-6毫米。茎直立,高约30厘米,钝四稜形,具槽,密被平展白色长柔毛。叶通常基出,稀有1-2对茎生叶;基出叶为单叶或三裂或为羽状复叶,具柄,柄长2.5-10厘米,被长柔毛,单叶时叶片为长圆状椭圆形,长2-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基部心形至圆形,边缘具圆齿,坚纸质,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两面密被或疏被长柔毛,稀有变无毛,通常具细皱,三裂叶或羽状复裂叶的顶裂片最大,卵圆形或椭圆形,与单叶等大或较小,侧裂片或侧小叶卵圆形,其余与单叶相同;茎生叶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或狭卵圆形或狭椭圆形,通常比基出叶小,其余与基出叶相同。轮伞花序4-6花,疏离,组成长7-13厘米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椭圆状披针形,小,一般比花梗短,全缘,被短柔毛;花梗长约3毫米,与花序轴被长柔毛及具腺微柔毛。花萼钟形,长7-9毫米,背面常染紫色,外面沿脉被长柔毛,余部被腺体,萼口边缘被缘毛,内面满布微硬伏毛,二唇形,上唇宽三角形,长2.5毫米,宽6.5毫米,先端具小尖突,具3脉,2侧脉具狭翅,下唇比上唇长,长3毫米,宽5毫米,浅裂成2齿,齿三角形,渐尖。花冠蓝紫色,长2.5-3厘米,外被短柔毛,内面在冠筒中下部散布微柔毛,冠筒长13-15毫米,喇叭形,基部宽约2.5毫米,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镰刀形,先端微缺,向上高举,长9-11毫米,宽约4.5毫米,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长4.5毫米,宽7毫米,先端微缺,基部收缩,边缘波状;侧裂片卵圆形,宽2.5毫米。能育雄蕊2,包在花冠上唇内,花丝扁平,长3毫米,药隔长6-10毫米,上臂长约为下臂的2倍,二下臂药室退化,顶端联合。花柱伸出,先端不相等2裂,后裂片较短。花盘前方略膨大。小坚果椭圆形,黑棕色,光滑。花期4-8月。
1977《中国植物志》第66卷 144页
我觉得吧
你的更接近南丹参,具体细节需要你自己对比,毕竟这是同属的植物。。
而云南鼠尾草的叶子偏多毛的感觉
以上图源均来自ppbc,不排除坚定错误的可能
毕竟要通过实体比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