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人们对互联网发展新阶段的一个习惯性概括,是一种现象描述。我们无法准确定义web2.0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对其特征进行简单归纳。下面我们从互联网的历史入手,在web2.0与web1.0的对比中认识什么是web2.0。
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了World Wide Web,简称WWW。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可以在网页上互相链接。这种以内容为中心,以信息的发布、传输、分类、共享为目的的互联网我们习惯上称其为web1.0。在这种模式中绝大多数网络用户只充当了浏览者的角色,话语权是掌握在各大网站的手里。
到目前为止,关于Web2.0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业内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其中,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是和微内容相关的技术和架构,都是以Web2.0为名义的。
也有人这么界定,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并且由此断言,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无论怎样的注脚,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个Web2.0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的,或者说与技术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从应用的角度看,Web2.0或许更好理解一些,它就像一个带着光芒的大筐,凡是于以往集中式互联网不同的模式或者技术,都可以框在其中。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则是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则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由此,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说白了,Web2.0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这样远大的理想,这样庞大的范畴,也难怪新锐们凡是都要以Web2.0为名义了。
Web2.0 是相对于Web1.0 的新的时代。指的是一个利用网络平台,由用户提供信息,通过网络,使其他用户可以获取信息的互联网产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