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重要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多称曹魏或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曹操在混战之中,控制了东汉朝廷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授予曹操为魏王,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魏国,钉螺洛阳。265年,司马炎篡魏,该国号为晋,曹魏灭亡,真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你啊!曹魏政权仅存在45年,就玩完了,那么曹魏政权的灭亡和司马懿的造反有关系吗?个人认为是有关心的,加速了曹魏政权的灭亡,但是如如司马懿不造反,那么曹魏政权也会灭亡的,只是晚几年而已。
司马懿是很有能力的,当时曹操很想让司马懿归顺自己,但是司马懿不情愿,对曹操是有看法的,为此司马懿还用马车压断了自己的退,后来被曹操知道是假的,曹操很生气,于是就把司马懿贬下喂马。曹操死后,曹丕成了曹魏政权的掌权人了,对于曹丕,司马懿是非常认可的,甘心为曹丕服务,同时曹丕也重用了司马懿,乃至曹丕死后,托孤给司马懿,让他辅佐曹睿,司马懿也是不负曹丕的重托,赴汤滔火,在所不辞。但是曹睿因被人离间,对司马懿充满了疑心,司马懿的处境变得也越来越困难。
好在,没过几年曹睿就死了,曹芳登基,曹睿临死前给曹芳安排了两个辅佐大臣,一个是曹爽,另一个是司马懿。如此看来,曹爽与司马懿级别上不分上下,但实际上曹爽的职位比司马懿稍微大一点。刚开始,二人配合得不错,很和谐。但是后来二人有了分歧,而且是越来越大,最后曹爽夺了司马懿的权力,自己一家独大。这时的司马懿虽然心里憋屈,但是没有反抗,因为曹爽把司马懿盯得很紧,时刻没有放松。这使得司马懿无奈,虽然不想造反,但是曹爽逼迫司马懿造反。
这就导致了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司马懿通过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基础。
反过来看,如果司马懿不反,曹爽也会让曹魏政权走向灭亡的。因为当时的曹爽贪得无厌,广占良田,任人唯亲,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长此以往,魏国危矣。实际上曹爽已经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