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多元文化古今传承
■情系两岸的“五缘”文化
■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
■爱拼敢赢的人文性格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多元和谐的宗教文化
■汉语方言的“活化石”
闽南文化从其形成过程来看,是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和相互融合的产物,在其长时期的交流、传承、变革的过程中,不仅显示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个性。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循。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两地同民族根脉,又同语言外壳,两岸同胞同唱一南音,共演一台戏,具有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泉州性格是海洋性格,开放包容、务实开拓。唐代中期,她与广州、扬州、交州并称为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宋元时,她是海上“丝绸之路”首发港口之一,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爱拼才会赢”;“泉州人,个个猛”;“输人不输阵”等泉州俗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气质。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泉州活跃的文化遗产细胞。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南派布袋戏等众多戏曲、音乐,大多起源于泉州。节日是民俗的文化时空和展示舞台。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中,许多传统表演艺术、造型艺术、饮食文化等得到了原生态的保护。
泉州方言是闽南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是汉语方言的“活化石”,历史上曾经是闽南方言的代表。闽南最早的地方戏剧种梨园戏以及南音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台湾话来源于福建闽南方言的“泉州音”和“漳州音”,“泉州腔”略占优势。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等诸多宗教,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儒、道、释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吸收,和睦相处。
也没有太多的见解,就是以前泉州算是一个港口城市,比如说马可波罗,郑和。这两位在世界航海史上有杰出贡献的人士都到过泉州,郑和在泉州立过一个碑,而马可波罗先生则是到过泉州的东海湾,在东海湾那里还有马可波罗先生的立体雕像啊,所以,以前的泉州是个十分多元化的城市,是许多外来人士以及外来使团的必经之地呢,并且,泉州地区的航海事业,也为泉州地区的经济需求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但是到了清朝,清朝君主们就开始了“闭关政策”。一也是盲目自大的表现:二便是对国外反清势力的恐惧。所以从那时开始,泉州的航海事业也就不断地衰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