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只有过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天假。现存档案表明,他光在奏折上就批了1000多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3倍多。
雍正的父亲康熙创造了一个盛世神话,最后也留下了一堆问题:吏治腐败、效率低下、国库空虚。早在当藩王时,雍正就深为忧虑。
与此同时,雍正奖掖勤能、责罚庸懒,逼迫官员改变作风,不换脑筋就换人。大家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纷纷行动起来。
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创设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进改革;取消人头税,缓解社会矛盾;改土归流,维护国家统一等大动作,如果没有肃贪治懒的铺垫,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仅3200多万两,到雍正七年,已增长到6000多万两,几乎翻番。雍正的父亲康熙遗留的烂摊子,儿子乾隆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在他手中基本收拾停当。华裔日本学者杨启樵感叹:“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雍正则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人物,所以“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然而,康熙和乾隆总共执政124年,夹在中间的雍正时代只有短暂的12年8个月,考虑到这个事实,人们对雍正的卓越成就和超凡智慧,对他的执政团队奋发进取的实干作风,不能不肃然起敬!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1、资助书生
雍正帝当皇子时喜欢微服出行,广结侠义。某年到杭州,准备泛舟西湖游玩一番,刚出涌金门,看到一个书生在卖字,笔法颇为精到,胤禛便让他写了一副对联。其中有个“秋”字,书生却将“火”字旁写在了左边。胤禛便问:“这个‘秋’字你是不是写错了?”
书生不以为然,说没写错,然后拿出一本名帖,翻开让胤禛比对。胤禛说:“你既然如此博学,为何不去博取个功名呢?干嘛要在这卖字为生?”书生说:“我家里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只能靠卖字为生,哪敢想什么大富大贵呢!”胤禛于是慷慨解囊,说:“我这有钱,可以资助你博取个功名,到时候别忘了我就行。”书生万分感谢,后来还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
此时胤禛也已登基,一日从名册上看见书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于是便召其入内。胤禛随手写了一个“和”字,故意将“口”字边写在了左边,然后让人拿给书生看。书生不明所以,回答说这是个错字。胤禛微笑不语。第二天,胤禛让书生拿着诏书去浙江,浙江巡抚受诏,诏中说:命此书生在涌金门再卖字三年,再来供职。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2、御用眼镜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等等。
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在雍正帝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明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3、迷恋丹药
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
他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程度可谓是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当上皇帝后迫害自己的亲兄弟,基本上与他争夺皇位的皇子都被他给迫害了
但是雍正十分的勤政,很多时候整顿吏治,整顿腐败
个人认为雍正皇帝是清朝最伟大的一位皇帝
不可否认。雍正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在位的时间里他不知疲倦的工作,最远的地方竟然只是承德的避暑山庄。其对吏治对刑法典狱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这种贡献即使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也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清朝的皇帝我觉得就雍正还算不错 ,他之所以名声不带好就是因为他为人过于极端和“冷酷”。因为历史是后人写的所以得罪了的人自然不会说的好听。
方苞曾经这样评价康熙:治乱之君,平外固国。而雍正是:治平之君,安内治国。雍正所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混乱的时局。他无论在对吏治还是千里斗争中都是一位斗士。康熙一世英名,但晚年对于日益腐败的官吏是力不从心。而雍正看到这个危害国家的毒瘤,并正确的分析了国家当时的形势和根本问题,并对其对症下药使表面虚华的清王朝从危机中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