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南京廖华

2024-11-20 07:01: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情境教学是从具体的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各种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信息技术运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情境效应,就可以打破课堂中导入单一的局面,创设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得教与学都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情境有很多种,具体有:(1)创设情景并以此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的导入情境;(2)创设探究情景,引导学生发现、思索;(3)创设师生互动的交互情境;(4)创设问题情境;(5)创设学习应用的生活情境。本文仅讨论问题情境。
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是否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吗?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采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已产生定势,只会等待老师出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衍生出的很多的问题却都不会思考了,所以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面过窄或者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面没有界限及没有针对性。
那究竟要如何设置正确的问题情境呢?所提出的问题究竟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呢?这就是本文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一)首先,我们对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阐述。
问题是课堂中要求学生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者是需要学生经过研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的矛盾、疑难。问题大都是经教师呈现于课堂之中的,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来。问题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提出来的矛盾、疑难,甚至可以是一个生活的场景,这些都有可能成为问题教学的素材。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呢?本文认为,有效的核心问题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问题应简单明了,教师应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仔细的揣摩,分析出本课应提出的具体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充分考虑教学情境的可实施性,如果问题很繁琐,就很容易造成课堂内容主次不清,也容易占用学生太多的理解时间,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简单明了的特征。
2.问题应形象化,教师应该仔细设计具体化的情境,从而形象地引出课堂教学主题。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抽象,学生很容易出现审题错误,从而走入理解的误区,这样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所以老师应设计形象生动的问题,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
3.问题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学习。
4.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启迪性。
问题具备思想性,也就是说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能给学生以启迪。
5.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时代性,也就是说问题本身要新颖,形式要新。
(二)其次,浅谈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有两个方面组成: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教师以这两个方面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以任务为主要的载体,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主线,它是一个学生不断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与任务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当完成一个任务遭遇因难时任务也就变成了问题,进而形成问题情境。所以我们将问题与任务,一律称为问题。因此,问题就是能贯穿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或者中心任务。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着重强调:
1.强调问题创设的情境性。
教师创设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情境性,教学活动应从问题或任务开始,以任务驱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以问题解决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
2.强调问题创设的分层次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兼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解决活动始终贯穿整节课,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主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有了连贯性和层次性。
如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中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节中,教师可以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任务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层次,比如让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这样一个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出如下层次的任务,最基本的任务层是制作只有文字信息的幻灯片,以上各层依次是加入适当图片的幻灯片,加入适当音乐的幻灯片,加入适当视频信息的幻灯片,加入适当动画的幻灯片。教师使用这样的分层次任务教学,就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让课堂中每位学生都有事情可做,都可以完成适合自己的课堂任务。
3.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中心问题解决之后,师生共同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活动的体会,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针对本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准则,学生根据这些准则,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恰当的反思与评价,以此促进思维技能的发展,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地研究与学习,掌握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与方法,就可以很好地对每节课进行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为学生打开思想的大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反过来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有效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