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件事:清国留学生的东京生活、“我”在仙台的生活、“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我”与藤野先生的道别、“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内容: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着重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清国留学生;
“我”在仙台受到优待;
初遇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订正“我”的讲义;
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血管解剖图;
学年试验我的成绩在中游,将将及格;
藤野先生担心我不肯解剖,与我谈话。
一、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分析: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