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学家警告,如果人类活动对海洋的破坏和过度捕捞等趋势持续下去,那么用不了几十年,全世界的鱼类和海产品数量将处于崩溃边缘。
研究人员对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科学数据及近千年历史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海洋多样性——海洋鱼类、贝类、鸟类、植物和微生物等种类——急剧减少,目前29%的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按照这一速度,科学家估计到2048年,所有海洋生物都将处于崩溃边缘,研究人员将这种状况定义为渔场捕鱼量将从最高捕鱼量骤降90%。
没有鲸、鲨鱼和海豚的海洋似乎不可想象。如果人类继续无节制捕捞和污染,海底世界在未来50年内将成为鱼类绝迹的深渊,海洋将面目全非……
科学家表示,届时,从贻贝、蛤、金枪鱼到旗鱼等海鲜美食也许只能留在回忆中,另外包括海狮、逆戟鲸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也将深受其害。倘若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我们也就丧失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我对这些趋势的前景感到震惊和不安,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一旦海洋生物崩溃,海洋本身将因此变得愈加脆弱,无力从全球气候变暖等冲击中恢复过来。
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主要归咎于过度捕捞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这位科学家警告说,生物多样性的崩溃使得海洋生态系统无力抵御全球气候变化、污染、过度开发等连番冲击,自身无法进行恢复。他将丰富多彩的海洋环境形象地比喻为变幻莫测的有价证券投资。“随着海洋中大量生物的消失,我们的各种投资也就打了水漂。这样一来,我们的投资风险性就会大增。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我们正在丧失我们股票投资簿上的大量种类,我们因此会丧失生产力和稳定性。一旦丧失稳定性,我们将会丧失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棱皮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至今仍然生活在海中,是海底世界的庞然大物。这种海龟甲壳坚硬,可以长到3米长、2吨重。然而,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种起源古老的海龟可能已经绝种。自从1962年以来,太平洋中棱皮龟的数量大幅减少,每20只仅有1只存活至今。
棱皮龟家族“人丁”渐少的命运并不独特。过去30年来,海洋生态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化:生物种类和数目显著减少,而人类过度捕捞正是罪魁祸首。
面临无节制的捕捞,最先“失踪”的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海底生物。如今,蓝鳍金枪鱼、鳕鱼和智利海鲈等名贵海鱼的存活数量大幅减少。在大多数海域,鲸、海豚、鲨鱼、魟和海龟等大型海洋动物的数量减少了至少79%。白鳍鲨、锯鳐和一度“普通”的鳐等物种的数量则锐减99%。
长期过度捕捞也导致人类经常食用的海鱼数目大幅下降,且难以恢复到历史高位。
以美国为例,位于其西海岸附近的皮吉特湾曾以大量三文鱼洄游著称,但如今途经此地的三文鱼群寥寥无几。美国海域内的笛鲷、青鱼和鲱鱼等品种全都因过度捕捞而数量锐减。与19世纪相比,美国海域内的石斑和细鳞胡瓜鱼数量也大为减少。
2010年,全球近四分之一品种产量严重低于历史水平,其原因正是过度捕捞。全球浅于900米的海域无不遭商业捕鱼侵扰,随着浅海鱼类和大型海洋生物的数量减少,人类向海洋更深处撒下渔网。在部分海域,人类甚至开始捕捞生活在3000多米深海的海底生物。
海鲜市场如今售卖的产品看起来仍然品种繁多,但这却难以维系渔业的长远发展。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善于饲养并捕食处于食物链中、末端的动物,如鸡和牛等,而不是熊或狮子。这不无道理,因为前者更易繁衍、成熟周期短,即使被捕食也相对容易再生并维持其数量。
在海底世界,同理亦然。大型海洋生物生长时间长、繁衍年代晚,尤其是生活在海面500米以下的物种,例如智利海鲈、深海长尾鳕鱼和橘刺鲷。一旦过度捕捞,它们往往难有足够的时间繁衍培育下一代,最终导致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