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名将隆美尔的简历

2024-11-09 05:20: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隆美尔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著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著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他任警卫连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等职。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师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对作战经过作了详细的日记,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依据。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亲临第一线指挥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5月12日下午到达缪斯河。这时,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5月13日清晨,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从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6月6日晨,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佯,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6月20日攻到瑟堡,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

  速度第一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并于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16日,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和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隆美尔把取得北非战场胜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速度第一。”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49岁。

  不久,德军在非洲战场遭到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在目前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 44年7月20日,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了希特勒的暗杀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法西斯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自杀。

  “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死
  没有审判的死刑
  埃尔温·隆美尔生前已经是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书籍比任何一位德国国防军将军都多,德国非洲军团的士兵把他们的首长称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铭是:“隆美尔不论到哪儿都要走在最前面。”希特勒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把他塑成“人民元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你是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这份文件意味着对希特勒最喜欢的隆美尔将军作了死刑判决。因为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

  在博尔曼的报告发出几天后,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并强迫这位被英国虞机炸成重伤的元帅吞服了毒药丸。

  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7·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

  考虑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时年16岁的儿子曼弗雷德,隆美尔服从了——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服从。

  希特勒虚伪地向隆美尔的遗孀表示哀悼,并为隆美尔安排了国葬。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回答2:

  隆美尔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从政治角度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回答3:

德国陆军元帅,出生在德国南部海登姆市一个中学校长家庭。 1910年中学毕业后从军,入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学习。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任连长,先后获得 3枚十字勋章。一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 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 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因著有《步兵进攻》一书面引起希特 勒的重视。1938年调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曾陪同希待勒巡视捷克 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作为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指挥官之 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 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 7装甲师师 长,并赠给《我的奋斗》一书。5~6月间,在德军闪击西欧的侵略战 争中,隆美尔指挥装甲第 7师冲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时,接着是阿拉 斯、索姆,最后直捣法国西海岸,被法国人称之为“魔鬼之师”。 1941年 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尔为“德国非洲军”军长,前往 北非援救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他到达北非的黎波里前线后,立即 作了一次侦察飞行,得出了“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结论。于是他 便改变“固守防线”的命令,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 插,全速前进。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 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 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 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1942年 11 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 5万军队和 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 马利的 19.5万军队和 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 1943年 3月,隆美尔奉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 7月,调任驻北意 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 12月至1944年 7月,他率陆 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随后, 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1944年 10月 14 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 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中风去世”。 就连他身前的敌人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说:“他是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回答4: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出生于符腾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元帅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2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够做到生前声名显赫,身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惟有隆美尔一人而已。对他的评价也逐渐趋于两极化,支持的人将其称为纳粹战神,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对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但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
中文名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外文名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别 名
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国 籍
纳粹德国
民 族
日耳曼
出生地
符腾堡邦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
1891.11.15
逝世日期
1944.10.14
职 业
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非洲军团军长,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等
毕业院校
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
信 仰
德意志
主要成就
法国战役,迅速扭转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进攻力学,大西洋壁垒等
代表作品
《步兵攻击》
军 衔
陆军元帅
星 座
天蝎座
血 型
O型
人物生平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3]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在战时被德英交战双方都称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他不仅成为战时军民的偶像,同时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军官,因为意大利前线的战功而获得功勋奖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役中,他做为第七装甲师的指挥官而驰名一时,在北非战场上,隆美尔进入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在这里,他充分显示了他的战术天才,指挥非洲军数次以少胜多击败英军,赢得了不朽的声名。战争后期,因为受到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被迫服毒身亡。
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和父亲是教师,后来都成为中学校长。母亲是曾经符滕堡行政长官的女儿。隆美尔有位哥哥曼弗雷德(Manfred)与姐姐海伦娜(Helene)和弟弟盖哈德(Gerhard)、卡尔(Karl),其中曼弗雷德在年幼时即去世。
年轻的隆美尔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在1910年9月,他还是遵照父亲的意愿参加了符滕堡王国皇家陆军,在当地的第124步兵团当军官候补生。1911年3月,他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在军校学习期间,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17岁的露西。9个月后,隆美尔回到第124步兵团,负责训练新兵工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转战法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战场。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
在喀尔巴阡山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4] 。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
1917年他任上尉连长,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步兵攻击》被希特勒看中。
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
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该师于法国战役期间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取得了赫赫战功。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1941年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并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打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
1942年1月,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不久,他夺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提升为上将。6月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
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尔召回最高统帅部,授予他橡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
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
1943年12月,又任命他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

1944年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军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负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
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之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

主要功绩

一线作战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准备已久的侵略战争。在西线,德军采取闪击战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便越过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在向法国的进攻中,隆美尔担任第4军团第7装甲师师长,负责突破缪斯河向瑟堡入侵的任务。
越过法国边界后,隆美尔的前卫部队一直尾随撤退的法军第1、第4两个骑兵师前进到达缪斯河,位于地南特和豪克斯的两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的装甲师渡河受阻。
1940年5月13日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岸边,了解敌情,寻找渡河位置。他发现法军在河西占据着有利的隐蔽地形,用重炮封锁缪斯河,使德军很难找到他们的准确位置;这里的所有渡河工具几乎部被法军击毁,只要德军一出现,就有被歼灭的危险。经过现场侦察,隆美尔认为只有用强大的炮火压住西岸所有被怀疑是敌军隐伏的地区,方能使德军渡过缪斯河。
于是,隆美尔调来炮兵,在渡河前又下令燃烧沿岸一带房屋充作烟幕。然后,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开始强渡。强渡时,隆美尔乘坐第一批船,直接进行指挥。当在西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之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东岸,来到第2步兵团的渡河点。第2步兵团有一个连的工兵正在架设一个八吨式的浮筏,他立即命令改换为十六吨式。隆美尔下达这一命令的目的,是要让一部分战车尽早渡河,不然,已经到达西岸的步兵将会遭到法军的战车与大炮的袭击。不出所料,载运战车的浮筏还没有抵达波岸,法军已经发动了反击。第二天上午,第一批十五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荫蔽在森林里的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
德军突破缪斯河防线,给法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法军遂放弃缪斯河防线向后撤退。

先发制人
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紧紧追击从缪斯河撤退的法军,他以战车团为先锋,用炮兵作掩护,快速前进,把友邻部队远远地甩在后面。
1940年6月5日起,隆美尔的装甲师已经开始从索穆河北岸向南岸发起进攻。索穆河上的公路桥,在法军撤退时已经被炸毁,只有两座铁路桥和两座旱桥没有破坏。隆美尔在向索穆河南岸发动进攻前,首先以强大的炮火对这几座桥梁作封锁性的射击,当占领这四座桥后,即令战车、其他车辆和步兵迅速通过,1940年6月6日,隆美尔的装甲师已在索穆河南岸像演习一样,以疏开的战斗序列,越野前进。装甲车打头阵,一面走,一面战斗,前进的速度恰好使步兵可以跟得上。这一天,德军前进了十二英里,第二天前进了三十英里。隆美尔装甲师于1940年6月20日攻到色当,把法军打败。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死伤二千余人,而俘获敌军则共计有九万七千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荣获了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

鬼师遗产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往往可以获得胜利;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人,常常总是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他认为时间的集中重于空间的集中,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优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
隆美尔喜欢首先利用88mm高炮打击敌方坦克,紧接着指挥大规模坦克集群进行冲击。

沙漠之狐
1940年6月,正当法西斯德军进攻法国的时候,意大利则一面向英法宣战,一面乘机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企图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地中海直通印度洋的通道。12月,英军开始反攻。意大利军队被迫向利比亚境内撤退。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对从埃及撤退的意军进行夹攻,经过两个月激战,意军十个师被歼。1941年2月6日,德军决定派一个轻快师、一个装甲师去援救意军。隆美尔被任命为援救意军的德国非洲军的军长。

从2月11日起,隆美尔开始到非洲战场了解情况,发现英军已经占领了本海齐,并准备向提波里坦尼亚境内进攻。于是,隆美尔首先命令意军必须坚守塞尔提海湾地区的提波里坦尼亚防线。因为这条防线既可以防止英军继续深入,又可以使德国空军在非洲有一个可供作战的必要空间,以便向英军发动闪电式的进攻。但是,面临的问题却是兵力不足。如果等待德军的两个师全部到达,再阻止英军的进攻就太迟了,而现在只有一个团,提波里城的意军在遭到失败之后士气又大为低落,多数军官已经捆好了行李,希望能够早日撤回意大利;为了阻止英军的继续进攻,隆美尔决定利用现有兵力,包括即将到达的第一批德国援军在内,并已要求空军对本海齐港口发动一次空中攻击,炸毁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路线,破坏英军的增援。隆美尔的计划遭到意方的反对,意大利的一些军政官员在本海齐地区置有产业,不愿意向那里轰炸。意军则不相信能守住塞尔提地区和阻止英军进攻。意军在隆美尔的坚决主张下,轰炸了英军通向本海齐的运输线,1941年2月14日派出一个师向塞尔提增援。同一天,德军的先头部队--第三侦察营和一个战防炮营也到达了提波里港,二十六小时后就开到了最前线,隆美尔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总指挥权。
1941年2月底,隆美尔获得敌方一个新情况,英军王牌第7装甲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它的战区由刚从英国调来、都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半兵力来接管。澳军第6师也调换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困难还未开到前线。英军敢于这样作,是因为他们认为德国前来支援的兵力很少,不敢贸然行动。与英军的想法恰恰相反,隆美尔没有等待德军全部到齐,便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和条件,采取了大胆的进攻行动。此时,德军第5战车团和意军一个师已经开到前线。1941年3月15日,隆美尔把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迅速向南挺进了四百五十英里。这次行动,给了英军以意想不到的打击,同时还获得了在非洲条件下作战怎样进行装备和如何长途行军的经验,为以后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1941年3月24日清晨,隆美尔指挥德军又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地、飞机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英军撤到阿吉打比亚地区后,即占领了可以控制这一带高地的梅尔沙隘道以及比尔盐水沼地以南的高地,并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固守。这时,隆美尔面临的问题是,等待兵力在5月底到齐之后再进攻,还是马上就行动。如果等待后续部队到齐再行动,那么,就急需解决水源问题,因占领地区的水源已经枯竭。同时,还会使英军利用这段时间构筑起坚固的工事,其结果将使德军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然,就只能使用现有兵力向梅尔沙隘道进攻,以求在一鼓之下击败敌人。隆美尔决定不给英军喘息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去打击敌军,变被动为主动。
3月31日晨,在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德军开始向梅尔沙隘道进攻。双方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德军于傍晚占领了该隘道,第二天,德军又向阿吉打比亚发起攻击,也是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阿吉打比亚周围的地方。在这次战斗中,隆美尔为了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的实力,他用汽车改装成许多假战车,迷惑敌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隆美尔灵活使用机械化部队,不给敌军喘息机会,所以,不到一个星期,英军就从昔兰尼加的西界阵地后退了二百多英里;不到两个星期,英军从昔兰尼加的东界后退四百英里,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卜鲁克的部队。英军因为隆美尔指挥作战灵活,能够根据沙漠地形、气候等特点用兵,常常以少胜多、从被动变为主动,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
隆美尔在前线视察
为何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却几乎能每战必胜?主要原因是他能认清沙漠战争的特殊性质。北非是装甲兵的理想战场,诚如隆美尔自云:“在一望无涯的沙漠上,摩托化部队能发挥其最大威力。”英国人则深受所谓“步兵心灵”的影响,所以虽享有数量优势但还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隆美尔本人又是一位著名的步兵战术专家,其所著《步兵攻击》一书早已成为权威名著,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却一跃成为装甲名将,所以其心灵的弹性实不可及。事实上,他不仅善于运用装甲兵,而且更善于运用步兵来配合装甲兵。诚如其自云:“装甲部队为摩托化军团的核心,其他部队都是辅助性的,应绕着核心旋转。应尽量用战防武器来消耗敌方装甲,而把自己的装甲兵保留供决定性打击之用。”这也正是孙膑以下驷当上驷的办法。
英军两次攻击(“简短作战”和“战斧作战”)的失败又暗示战术趋势已有新改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防御相对攻击居于优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此种趋势完全倒转过来。装甲兵的闪击几乎势如破竹,令人以为攻击必然能够压倒防御。但隆美尔却证明,即令在北非沙漠那样开阔地区中,对于防御战术若能作巧妙运用,也仍能击退优势敌军的猛烈攻击。这也正是所谓“机动防御”观念的萌芽。事实上,攻击与防御是一体的两面,善战者必须同时运用而不可偏废。一般人还有一种误解,以为沙漠地区是无险可守,实际并非如此。尽管是沙漠,其中还是有若干要点,例如隘道、山脊、要塞等,可用作防御的基础,尤其正因为可守之地甚少,遂更增加这些要害的战略价值。整个北非战役几乎都是以这种据点来作为发展的基础。
英军撤到托卜鲁克后,丘吉尔与参谋长委员会密商时,指出:“放弃托卜鲁克要塞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向此地派了大量的增援部队,以加强防守,双方形成了拉锯战。1942年6月,德军才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希特勒为了奖赏隆美尔这一次胜利,把他提升为元帅。当时的隆美尔只有51岁。
不久,英军派蒙哥马利中将来与德军交战,此时德军弹药和粮食都已经不足了,因此在阿拉曼战役中蒙哥玛利击败了德军,此后,德军在非洲战场便连遭到败绩。1943年3月,隆美尔被调回大本营。他曾对他的儿子曼弗里德说,他已经失宠了,并认为不能再希望得到任何重要位置。于是,他开始写回忆录。7月,他被任命为驻北意大利“B”集团军群司令,12月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丹麦军事监察员。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驻法国“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20日,在反对希特勒的集团暴露后,希特勒逮捕了一些军官。在被逮捕的军官中,有隆美尔的老战友和下级,隆美尔曾经亲自向希特勒要人。因此,他也成为了希特勒怀疑的对象。1944年10月14日,这个为纳粹德国到处侵略的隆美尔,终于被希特勒派人逼他服毒身亡 。

人物评价

不能否认隆美尔是个军事天才,在战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军事领域内有着特殊的地位。就隆美尔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个热爱荣誉高于生命的人。隆美尔喜欢别人吹捧他,喜欢人群为他欢呼的场面,也喜欢听“隆美尔必胜”的口号。在纳粹德国的名将中,隆美尔也许要算是幸运的,尽管他的结局是一个悲剧。他虽然是在一个次要的战场上作战,但他却有指挥的全权,可以任意发挥他的天才,这是其他德国将领都很羡慕的机会。一般的看法都认为他是战术优于战略,但从他自己所写的文件上来判断,连利德尔哈特也不得不认为他是具有极其高深的战略修养的。
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当然,从政治角度和和平来说,从客观上讲,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不过他们并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他们只是在尽军人的本分而已。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曾讲道:“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