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9 个基础的哲学概念与关系。 (专家进。)

2024-11-11 01:23: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理性属于思维吧,但感性(感观)属于思维吗?
答:思维是指意识的运动形式。感性是直接的认识,是意识直接的、表象的存在。理性是思维,是感性的发展。
2、而“思维”,又是和“存在”对应。
可否这样理解,思维,是人脑子里某事物,是主观;而存在,是客观的那个事物。
答:存在是指一切,是世界!思维本身也是存在的,是一领域的存在。思维是人脑的运动,而主观是思维的一般属性,是意识的基本特点。客观是指认识的对象,客指外在,观指认识。客观就是外在的认识,总的指认识对象,这是认识论概念。其理解的核心是认识论下的对象与认识的主体关系,人的大脑也可以是客观的,因为他也是认识的对象。

3、主观,包括理性和感性吧?都是人脑中产生的。
答:是的!主观包括感性的直接形式与意识发展的高级形式理性。大脑是现在唯一我们认识到的可以产生意识的物质体,但我们不能依据此认为就没有其他物质形态可以产生意识。

4、“名称”与“概念”
名称,就是一个代称。而概念,则包含着人对某事物的认识对吧?
答:名称是世俗概念,是概念的简单形式。而概念是指总结并指出一定存在的本质矛盾的语言。任何科学概念都是具有对象本质矛盾的认识的,矛盾是物质的一般存在状态。

5、概念与对象是否符合,是真理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这里,概念,是主观的。而对象是客观的。
答:概念是意识的,说主观的不严格,或者说一定主观意识形态。后面理解很到位!

6、(上接5)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
概念,是“本质”;而对象,是“存在”
因为读海德格尔、及 萨特的哲学:他们主张:“存在”先于“本质”。
在这里:存在是客观的那个物吧?而“本质”却是人脑中的认识与设计?
答:对于两位的理解也是基本不错的,但他们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批判哲学中强调实践的认识过程,存在经过实践认识产生概念。

7、(上接6),这里的“本质”,是对应了“理性”,还是对应了“思维”?(当然,先把问题1回答了再说。)
答:理性是指科学思维,是指世界一般必然的意识反映,这个反映不是死的,是实践自觉的!思维这个概念有做名词与动词之分,但我们在哲学概念体系中一般以意识指代一切认识总体,而思维是指动词,指人的认识规律与过程。

8、感性:对应着现象。而理性,对应着本质。
而二者皆是主观吧?(毕竟都是脑中的)
答:这个以认识论前面基本有涉及,此补充:主观认识是从人直接的感觉形成感性认识为前提,在实践中发展以至最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具体存在的内在矛盾,发现矛盾的必然关系,达到本质的认识。这个认识发展的过程中的规律与结果总体的为理性。

9、思维(感性+理性),区别对应着“存在”这个概念?
还是理性(本质),区别对应着“存在”这个概念?
问题补充:谁最能理清这些,并且归纳总结地好。甚至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的,我更为感激。宁愿再加分
答:第一个提法是错误的。存在包括思维、意识!只有物质存在与意识存在之分,没有存在不存在的问题。不存在是相对的,如上帝不存在,是指上帝没有具体物质存在,而不是说他不存在于意识形态中。是意识造就上帝,不是上帝造就意识。
从这里可见你对于那两位哲学家并没有真正理解。理性、本质与存在的概念范畴不是对立,是包容。理解一个概念首先是范畴,其次是本质。

回答2:

1.理性之所以被称为思维,是因为它总能遵循着一个系统,系统倾向性也很强,而思维正是一种内在主观的倾向。为什么说逻辑是正确的思考方法呢,原因也是如此。而感性有两种,一种是纳入理性中的感性(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诗一样的感性),一种是没有纳入理性的感性(在康德那里就是简单的认知判断,属于一种纯粹经验)。这两种感性仅仅第一种能够算作思维。
2.思维固然是主观的东西,但是关于存在的争论2600年来一直在争论着,虽是这样,关于存在者的说法,大致上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从亚里士多德经阿奎那到康德,这一派的说法是把存在分为了三种:形而上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和作为存在状态的存在。很显然,这里的存在,本体和概念性非常强。第二派是从巴门尼德经培根到马克思,他们认为存在就是所谓的客观物质。这一派的存在观更加倾向于非实体概念化的经验对象。
3.你说的不错。
4.近代以来,随着符号学和语义学的发展,对名词和概念进行的比较系统的划分。准确的说,名词仅仅还是一个约定俗称的名字,就像D-O-G,在不会英文的人眼里,它就是一堆符号,空名。而在会英文的人那里,就是概念,而概念,正是能指(事物之名)和所指(名之所至的物)的结合物。
5.你的问题还是偏见很大的,有以下几点,
(1)参照4,概念并不仅仅是主观的,是人感受到客观事物后,上升到理性为事物下的定义。
(2)参照(1),概念与对象并非仅仅以对立的关系存在,而是对于人类来说,概念与对象缺一不可,因而二者又是统一的。
(3)真理诚然是客观规律,但是参照4,它要求的并不是概念的符合,而是思维的符合。
6.感觉以你现在的水平还不足以探讨‘存在先于本质’的问题,不要强行理解,思考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水道渠成了。简单说一说,这个观点是从尼采以来的大陆哲学的主流思想,可以说它可以将1中对存在的定义全部否定,而在尼采的范畴内重构一切。注意,这不是海德格尔和萨特个人的观点,而是当代哲学的整体思潮。
7.这个问题很简单,给你留做家庭作业。不会的话发信息给我。
8.参照2,可以说是正确的。
9.你的逻辑性不强,思维有些乱。我来帮你捋清思路,
(1)你在第一问中还不确定感性是不是思维,现在却把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带入到前提中,这必将导致虚假命题。
(2)在这里,并不是思维对立于存在,还是理性对立于存在。因为理性与思维都是存在。因而只有主体的存在对应着客体的存在而已。

回答3:

本人哲学只考了70多分

1、A/理性(与感性对应):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思维是:主体发现客体对自己有所影响后,为了获得处置客体的意识,做好消除客体影响的准备工作,思维组织在生存意识的主导和思维意识的指挥下,对感知组织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关系:理性是思维意向下得出的结果,无思维便无理性,当然会冲动行事。思维是处理从感观所得信息的过程,然后产生理性,简单来说理性是思维的产物。如果要说成理性属于思维未尚不可。

B/感性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
感观(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一瞬间)
感观所得不作思维处理的直接感觉或行为意识即为感性。
所以感性不属思维 。

2、可以把思维理解成细嚼慢咽行为,(感性自然就是狼吞虎咽!)
牙是实体,思维自然不是以一种事物的方式存在。更不是你所说的
主观,是作用于主体(即人体载于大脑)以客观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的行为。
3、理性是主观行为(是经大脑[思维]分析的良好结果--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是不经思维分析的只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认识的低级阶段,虽然不经思维分析,但毕竟是人的主体行为,所以同理性一样是主观的一种。
至于存在,当然是客观的。

4、这题容易理解,概念是名称的解析,但代称不等于名称(因为代称[号]本身无意义)。

5、概念与对象并不完全符合,概念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是抽像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是直观的。
概念是为了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
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中,在概念的不断更替和运动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无数转化中实现的。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概念认识对象转化为现实中的真理。

6、接上页,概念,是“本质”;而对象,是“存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概念是辩证本性的研究
7、其本质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即不断转变为现象。现象与本质的相互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所以现象对应感性,本质对应理性。
上面我已经说明了理性是思维的良好结果。当然本质对应理性。
8、是的。
9、本质对应存在。
思维是发展阶段,是追求本质的必要手段
因为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对事物存在的正确认识。是结果。

回答4:

首先说明,我不是专家,我只是一个2008年的高考考生。
1.理性属于思维,当然感性也是属于思维,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这都是客观物质在人脑里的反映。

2.可以这样理解,反正就是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就是客观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对,都是主观的。不过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人脑不能凭空把这些东西想象出来的。

4.对。

5.也对了!

6.我认为,所谓本质,都是人把客观的事物归结为一定规律。也就是本质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真正的本质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因此本质是人们所认识出来的。所以可以说,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存在先于本质。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7.理性是属于思维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只不过思维有很多种,包括理性、感性等。这里说一下,简单来说,感性思维是一个人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认识某一事物,主观意志比较强烈。理性则相反,虽然也是主观的,不过是符合“主观符合客观”的原理的,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因此,这样理解的话,事物的真正本质,在人脑里面归类,就是正确的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果要说是理性还是感性,那应该是归入理性范畴了。

8.都是主观。不过请记住都是客观的反映。

9.看不懂。

----------
我想你是高中的吧,我也是,我是的X是政治。我认为你最好拿本必修四来自己归纳一下,比别人说的要强多。不然你会快就会忘记的。如果理解不到,问问老师,叫老师举一些例子,很简单地就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