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乘≥0.55的折减系数。
框剪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乘≥0.55的折减系数。剪力墙的有效翼缘宽度。剪力墙可考虑纵墙或横墙的翼缘作用,其有效翼缘宽度可按有关规定取用。错位剪力墙的等效刚度。错位剪力墙(错位值a≤2.5m,a≤8t,t为墙厚)的等效刚度应乘以折减系数0.8。
当折线形剪力墙的各墙段总转角≤15°时,可按平面剪力墙考虑。壁式框架的刚域长度及杆件的等效刚度,按有关规定取用。
扩展资料:
框架结构设置要求规定:
1、粱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构计算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1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2 柱剪跨比宜大于2;3 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扩展资料:
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常规设计是将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结构体系进行力学分析。分析上部结构时用固定支座来代替基础,并假定支座没有任何变形,以求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及支座反力;然后将支座反力作用于基础上,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得线形分布的地基反力,进而求得基础的内力和变形;再把地基反力作用于地基或桩基上来验算承载力和沉降。
但是这种方法忽视了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在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条件,其后果是底层和边跨梁柱的实际内力大于计算值,而基础的实际内力则比计算值小很多。因此,合理的设计方法应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接触部位的变形协调来计算其内力和变形。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上部结构-基础共同作用的受力机理得到深入研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有限元法日趋成熟,可以对大型结构进行整体计算,即将上部结构-基础的共同作用来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部结构
应该是只是图纸变化吧,不是已经建好的修改为框架结构吧。这些修改必须由有对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不是在这里问几个问题就能搞定的
1、改造后变成单跨框架,对抗震不利,《抗规》建议避免
2、柱尺寸需要根据高度、层数来定,常规2层的做300*300就可以,4层的400*400,这个需要算的,数字仅供参考
3、梁横向做到250*500,竖向做到250*400就可以,配筋需要算
4、参数给的太少没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