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庶吉士实际上相当于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
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 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当大学士的惯例。
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 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庶吉士是明朝的储备干部,明朝不少宰相正是庶吉士出身。
明太祖时开始,选进士于 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 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永乐二年(1404)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清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 散馆”。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 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庶吉士
翰林院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实其他的什么军机处、前三院都是皇帝秘书)
翰林,是统称,其实翰林院内也是分不同等级的,有掌院学士(从二品)、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侍读、修撰、编修、庶吉士(刚刚进士及第的)等。
最高的是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一般我们说的翰林,就是进士及第刚进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品级,国家给七品的俸禄。最多也就是个副局*级或者处*级干部。
其他的级别,你依次类推吧
翰林院类似于现在的中央政研室。刚进去的庶吉士,品级不高(七品之外),但翰林院是皇家的智库,负责给皇帝起草重要诏书,是皇帝的智囊和太子(包括皇子)的老师,在那里混好了,直接入内阁拜相,前途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