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侏罗世煤系在黑龙江省东部形成于广阔的近海古地理环境,经中生代末构造变动,以断块及宽缓褶皱形式部分保存于鸡西煤田。煤田基底为中、下元古界麻山群,出露于煤田外围。
煤田中部东西走向的平麻逆断层将煤田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一轴向东—西的向斜构造,北翼缓、南翼陡,并被平麻逆断层切断,翼部由煤系组成,轴部为下白垩统;南部为一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发育有轴向北东的次级向、背斜,主要由煤系及其上覆的下白垩统组成。中生代末的岩浆活动对煤田影响不大,仅在张新矿见有闪长斑岩,以岩床形式侵入部分地段的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