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性
病毒程序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它总是悄悄地随着在磁盘系统区或文件中。寄生于文件中的病毒是文件型病毒。其中病毒程序在原来文件之前或之后的,称为文件外壳型病毒,如以色列病毒(黑色星期五)等。另一种文件型病毒为嵌入型,其病毒程序嵌入到原来文件之中,在微机病毒中尚未见到。病毒程序侵入磁盘系统区的称为系统型病毒,其中较常见的占据引导区的病毒,称为引导区病毒,如大麻病毒、2708病毒等。此外,还有一些既寄生于文件中又侵占系统区的病毒,如“幽灵”病毒、Flip病毒等,属于混合型。
隐蔽性
病毒程序在一定条件下隐蔽地进入系统。当使用带有系统病毒的磁盘来引导系统时,病毒程序先进入内存并放在常驻区,然后才引导系统,这时系统即带有该病毒。当运行带有病毒的程序文件(com文件或exe文件,有时包括覆盖文件)时,先执行病毒程序,然后才执行该文件的原来程序。有的病毒是将自身程序常驻内在,使系统成为病毒环境,有的病毒则不常驻内在,只在执行当时进行传染或破坏,执行完毕之后病毒不再留在系统中。
非法性
病毒程序执行的是非授权(非法)操作。当用户引导系统时,正常的操作只是引导系统,病毒乘机而入并不在人们预定目标之内。
传染性
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是判断一段程序代码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依据。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开始搜索可以传染的程序或者磁介质,然后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计算机病毒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像Internet这样的网络传遍世界。
破坏性
无论何种病毒程序一旦侵入系统都会对操作系统的运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使不直接产生破坏作用的病毒程序也要占用系统资源(如占用内存空间,占用磁盘存储空间以及系统运行时间等)。而绝大多数病毒程序要显示一些文字或图像,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有一些病毒程序删除文件,加密磁盘中的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使之无法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病毒程序的副作用轻者降低系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造成重大损失。
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这种媒体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病毒的宿主。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传染合法的程序和系统后,不立即发作,而是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在用户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传染。这样,病毒的潜伏性越好,它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病毒传染的范围也越广,其危害性也越大。
可触发性
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满足其触发条件或者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触发的实质是一种条件的控制,病毒程序可以依据设计者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攻击。这个条件可以是敲入特定字符,使用特定文件,某个特定日期或特定时刻,或者是病毒内置的计数器达到一定次数等。
C C那个是木马的一个特性
C,不是病毒的特性,而是所有可执行程序的特性……
百度嫌我字数不够
我猜,答案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