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意思是从学校以外的地方聘请人来担任校内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校外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每两周指导一次,每月平均辅导时间不少于两天,时间与方式也由导师和学生约定。为减少对校外导师工作的影响,校外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一个校内导师与一个或几个校外导师指导的是同一批学生。校内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生与校外导师联系的工作。
校外导师从实务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
大部分校外导师都是作为学院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科长(处长)及一部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师(以会计专业硕士为例)。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扩展资料:
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双导师制”可以使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导师制
是指从本学校之外的地方聘请人员来担任本校的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外聘教师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以本科教学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从校内在站博士后、在读博士、退休教师以及校外科研和教育教学单位的合格人选中聘任,少数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可以从政府机关、企业等部门合格人选中聘任。
教师职责
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以师德教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风,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指导初期,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对专业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除了对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进行指导外,校内导师还应就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以及本专业发展方向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导师制
意思就是从本学校之外的地方聘请人员来担任本校的研究生的指导教师。
校外导师从实务单位中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业务骨干中(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选聘,大部分校外导师都是作为学院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财务科长(处长)及一部分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会计师(以会计专业硕士为例)。
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扩展资料:
导师的主要工作:
根据研究生学习的定位,研究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研究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双导师制
就是有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时间到某单位实习,该单位必须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与原来学校的导师一起指导该学生(主要负责现场的事宜)。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或者著名学者受聘在其他学校担任导师,这样,该导师就被那个学校称为校外导师。
因为,有的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老师可能还在别的学校兼职,想这种情况,他相对应兼职院校来讲,就是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