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也是音乐家

2024-11-04 16:27: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孔子喜爱音乐,“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这说明,孔子是一个非常喜欢唱歌的人,别人唱得好,还要跟别人一起唱。
2.孔子欣赏音乐。“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从“音乐会”开始到以《关瞧》这首结束,孔子会听得如痴如醉,洋洋乎盈耳。更有甚者,“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可见孔子对音乐的追求是远远超过口腹之乐的追求的。
3.孔子鉴赏音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认为韵乐是比武乐还好的,尽善尽美。
4.孔子批评音乐。“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当不符合当时礼制的音乐演奏时,他会提出批评,这里便可看出孔子对音乐是相当在行了。
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孔子整理、归纳、总结了当时社会上各种音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作了大贡献,“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这其中有言,“然后乐正”即正其乐音,正其音律之错乱也,这不是非要到音乐家的水平若何,一般会唱歌的人可是做不来的,“雅颂各得其所”,这就说明把原先那么颠倒错位的乐曲重新分类进行整理,并且这项工作成果也得以流传下来,那就是传下来的《诗经》。虽然,现在的《诗经》是当诗来读的,可以前《诗经》却是用来唱的,相当大一部分是属于民风,甚至有些还是搞什么特殊仪式、活动用的。这说明孔子还不是简单的一般的音乐家,还是又懂民歌,又懂雅乐集大成的音乐家。
6,后补,孔子还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对于“贤人”的解释中,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七十二位“贤人”就是精通“六艺”的人。六艺是什么呢?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就是学会音乐,要能唱,能奏,能演,说白了,就是精通音律。看来孔子不仅自己会,还要教会自己学生们也会。
综上所述,孔子就是一名音乐家。这可是到目前为止,各种报纸、书刊、包括字典中所没有的“封号”,那些东西上面,无非是什么教育家啊、圣人啊、思想家啊等等,就是没一个说得这“音乐家”上来,可能他们认为说是孔子是“音乐家”有些辱没师门,这样一个伟人说是什么音乐之类的,太掉价了,譬如:尚雯婕的法语老师就说小3去参加超级女声是:旁门左道。又或许,是那些人暂时还没想到这份上来,这可是我最新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呀,这我可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以后对孔子“戴帽子”要多加一条,那就是他是一名音乐家。
孔子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且也注重音乐教育,他所教授的六艺之中,音乐名列第二,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从诗开始,完善于乐,可见他对音乐的重视。他将音乐教育融入美学教育之中,可说是我国最早提倡和实施“美育”的人。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访问卫国时,遇到旧友师襄,师襄是著名琴师,当时正中卫国宫中,于是,孔子便向他学琴。

  孔子一生之中,除非哪天特别悲伤,差不多每天都要弹琴唱歌,即使被困在陈蔡之野,仍在弹琴唱歌,每当他听到有人唱了一首好歌后,必请人再唱,自已跟着学,直到临死前七天,还流着泪对子贡唱了一首: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弹琴歌唱,至于其技艺如何,史籍并无记载,对于他能否作曲,后世看法不一,现存琴曲《龟
山操》、《将归操》、及《猗兰操》等传谱的解题中都说是他的作品。

回答2:

孔子也是一位卓越音乐家。
孔子酷爱传统音乐,而且多才多艺。他能弹、能唱、能写,光是在器乐方面,就是个多面手,会弹琴(古琴)、鼓瑟、吹笙、击磬。他很爱唱,几乎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谁唱得好就向谁学。孔子周游列国时,曾遭遇极大的艰难险阻,被陈、蔡两国的诸侯派兵围困于山野,断粮七天,每餐只能喝野菜汤,随从的子弟不少人都饿倒了。孔子却乐观地唱着歌,弹着琴。他的学生子路不解,问他危境中为何还歌唱,孔子说:“。。。。。。。天寒既至,霜雪既临,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意为:正因为霜雪严寒,才让我知道了松柏在酷冷中的茂盛。今天被困于陈蔡山野的危境,对于我孔丘来说,实在是件幸运的事呢!乐观豁达的情绪感染了子路,使他也情不自禁地持着盾牌,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
孔子逝世前七天,知道风烛将熄,而一生之志却不得实现,遂即兴唱出了他生命的终曲: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歌中以泰山崩坍,梁柱折断,哲人死亡设喻,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

孔子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理解和表达,超乎寻常。

回答3:

孔子还是一位音乐教育家,他把音乐看得非常重要,并把重视音乐的观点,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里,落实在教育实践上。

回答4:

纯粹扯淡!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