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亲,我爷是绍字辈,爸是培字辈,我是德字辈,女儿是有字辈,属哪一支?

2024-11-14 03:18:5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吴姓,中华姓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发源于江苏无锡。得姓始祖:太伯、仲雍;古代吴姓郡望分布于:陈留郡(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镇),濮阳郡(今河南濮阳市),延陵郡(今江苏常州)。日本王室在明朝曾承认其为吴太伯的后裔。
现代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34%,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八省,又集中了41%。
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据2018年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大陆地区吴姓人口总数约为2780万人,排名第19位。
【吴姓源流发展】
源于姬姓
出自黄帝姬姓。这个起源的吴姓,在历史上最有名气、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
他有3个儿子:太伯(又称泰伯)、仲雍和季历,季历儿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让季历做他的继承人,那样就可传给姬昌。太伯为了让位,与仲雍带着家眷远走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
春秋后期,吴国崛起,后来被越国所灭,吴国的遗民就以国为姓。这支吴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
源于姜姓
早在黄帝之前,有一个属于姜姓的部落,这个部落以驺虞为图腾。
上古时,虞和吴同音,后来转为谐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战国时期,虞、吴才开始区别。所以这支部落把图腾解释为吴,把吴作为部落的名字。吴部落勇敢剽悍,善于狩猎,首领叫吴权,是炎帝的大臣。
吴部落在姜水(今陕西陇县陇山东)活动,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吴山。吴权的后裔中有个叫吴枢的女子,嫁给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黄帝。夏朝时,吴部落迁徙到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夏王少康时期,吴部落有个人叫吴贺,以善射著称,曾和当时的神箭手后羿比射。这个姜姓吴部落的人,后来就以吴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源于祝融氏吴回
源自吴回。颛顼的孙子老童,有两个儿子:重黎和吴回。吴回氏族,居住在祝融之墟(今河南新郑),当时正处于舜的时代,重黎因罪被舜杀,让吴回继任祝融氏。
商朝时,这支氏族迁到山东临朐,史称王吴。商朝末期,有个叫吴伯的人,就是吴回氏族的后裔。算下来,这支吴姓的历史有4000多年。
源于姚姓
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成为方国虞国。虞国的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少康,还帮少康复兴夏朝。
商朝建立后,虞国衰落灭亡,虞国的遗民以吴为氏。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就是姚姓吴姓的后裔。这支吴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
少数民族
1、源于蒙古八旗姓汉化改姓为氏。
2、源于满洲八旗姓汉化改姓为氏。
3、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明初蒲寿庚家族改姓吴。
6、鄂伦春族中有吴氏,他们是由鄂伦春族中的吴查尔坎氏的汉译简化而成。
7、赫哲族人的吴氏,也是由赫哲族姓氏的读音转译而成。
8、哈尼族中有吴氏,自公元十四世纪下半叶的明朝洪武年间的吴蚌颇而始宗族始盛。
9、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10、苗族吴氏,出自苗民改用、借用汉字姓。受汉文化的影响许多苗民借用汉族姓“吴”氏。清前期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时,又有大批苗民借用汉字姓“吴”氏来作为自身姓氏,进行苗籍户口登记。在今日湘西苗族中,有“吴、龙、廖、石、麻”五大姓,而吴姓最多,排在首位。
【字辈衍派】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11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民国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秦晋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四川巴中吴氏一脉世系排行:叨进守仲朝、从道国怀裔;廷思文宗学、正大永耀锡;登自希修献、新成化克必;维君青任和、万载立先师;应佐乘时运、章培善继宜;崇仁洪广益、尚直达昌奇。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清朝属惠来县龙溪都梅田楼,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代。
江西省
江西九江荆林街吴氏一支家谱字派: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江西九江荆林街大大路吴吴氏一支家谱字派: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之、登、光、宗、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进、化、富、寿、兆、长、英、照、代、文、人、起、恤、兹、建、立、洪、昌、昭、高、尚、法、锡、庆、开、先、业、修、和、本、在、同、伦、常、呈、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左、祯、祥、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祖、泽、华、耀、振、兴、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徐州下邳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繁衍后代,枝繁叶茂。
下邳吴氏117世起各支统一字辈: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山东省
山东寿光市营里镇吴家营(庄)一支,迁始祖原名吴国兴,因朱元璋名国瑞而易名种和发祥江阴,朱元璋赐 名良,赐封江阴侯。自明初迁居青州府传承至今二十七世。
其各支字辈: 远、思、(部首:日、王、金、木、水、火、土、心、山、辶、 亻、力、纟、言、忄、)尚、龙、之、生、振、天、象、咸、宏、才、梦、廷、桂、冠、存、圃、长、和、文、汉、道(导)、传、堂、万、田、云、芳、莲、益、亭、良、联、国、铭、训、儒、世、徒、智、信、仁、德、坤、震、艮、离、坎、兑、巽、鼎、殿、先、心、蛟、师、孔、念、复、建、步、金、胤、于、化、然、邦、忠、玉、元、克、伯、延、一、景、祥、作、章、清、明、安、三、光、振、修、典、举、宪、之、兰、守、庭、希、乐、俊、其、中、烈、凤、泮、士、之、子、际、淑、学、林、阁、丕、全、九、鸣、春、占、华、绍、京、相、树、全、维、可、行、东、奎、魁、栋、百、业、孟、为、存、宗、继、先、可、曰、基、海、生、善、怀、本、殿、永、泰、即、成、法、江、河、积、卿、敦、义、承、群、崇、顕、印、传、鼎、新、献、慕、尊、如、领、朝、福、珍、同、峯、锡、琴、棋、书、廉、让、武
其它
吴姓一支字辈(湖北省黄梅县大河吴祥村一带,这里曾是红十五军发源地):文章期济美,芳型务敬典。嘉猷列台鼎,奇勋定垂远。由礼斯经世,友伯允以显 。大继国之士,从德元良衍。光建启泰运,诚通学必宣。一善同心守,宗叙自尔延。青云步英哲,凝道真可传。裕承惟积厚,仁义廼兴绵。和忍师前烈,勤俭仰昔贤。正修齐治本,富贵任在天。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