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夫位受戒开始,直到二地满心,都是学戒的阶段。这个阶段超过一大阿僧祇劫(从凡夫到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个阶段之内,犯戒是可能的,不过,位阶越高,犯戒的可能性越小。
二地满心之后,进入持戒阶段。这个阶段就不会再犯戒。这是“菩萨52位阶”的状况。
阿罗汉如果是“定性声闻”,是不可能犯戒的。因为他的一念无明已经断尽,无始无明也伏住不起。寿终之时就会灭尽一切法,取无余涅槃。而无余涅槃中无有一法,唯有永不生灭,无作无为的“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独存。因此不可能犯戒,也无任何作为。
若非“定性声闻”,证得阿罗汉果位之后,却“回小向大”,愿意走上菩萨道,以究竟成佛为目标。这位阿罗汉就不会灭尽一切法取无余涅槃,而是留下一分思惑不断,以便有来世出生。这样走上菩萨道。受持菩萨戒。则如第一段的情形:看他的证量处于何种位阶:二地满心之后才能不犯戒。
诸佛世尊,断尽一切烦恼(包括阿罗汉不能触及的“无始无明”),因此绝无可能犯戒。其实,远在二地满心时就已经不会再犯戒,何况诸佛世尊。
菩萨虽说在二地满心之前有可能犯戒,实际情况却是:早在刚刚开悟明心之时,就已经是“道共戒”:不再拘泥于戒相,而是依真心(法身如来)为戒。所以,表面上属于犯戒,实际上却并未犯戒。比如禅宗“南泉斩猫”,与悟前凡夫的斩猫相比,果报完全不同。但是,即便是悟后菩萨,虽然是“道共戒”,这一类行为却也有因果。是为“不昧因果”
如上,悟后直至二地满心,将近一大阿僧祇劫的阶段。菩萨因为种种习气未除(初地以后才能一分一分除尽,并且再也不会沾染)的原因,不能保证绝对不犯戒。但是,因“道共戒”之故,基本上不会犯戒。
最后一点:所谓“惩罚”,并无执行者可言。而是自身如来藏中含藏着过去身口意行的种子,外缘成熟,种子流注,于是果报现前。
阿弥陀佛!师兄,守持戒律,是修行的保障因缘之一。守持戒律能令我们身心清净,远离一切欲染,不被其牵扯而误入歧途险坑。若不离欲,不可能真正解脱的,更不可能修得正果。佛在楞严经中讲说了四种清净明诲,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大妄语。守持戒律会逐渐导我们远离欲望泥潭,助我们走向真正解脱的彼岸。故佛临涅槃前,咐嘱弟子们以戒为师兄,依法不依人。
我们每个人都在因果规律之中,佛教导我们这些规律和真相,并令我们持戒,令善得善果。破戒,并非是谁在惩罚我们,而是依据此规律,我们会感得什么样的果报。
正在因地修行路上的诸罗汉及诸菩萨,也会守持戒律的,破戒亦会感得相应之果。但真正体悟人空法空的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圣者,他们曾然持戒,但不执着于持戒。虽然持戒,但不着持戒之相。不重持戒,不轻毁戒,以平等慈悲一切众生之心,行一切万法,救拔众生出五欲泥潭,归清净涅槃,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佛是无业者,诸漏已断,诸想已除,诸欲已尽,诸行已绝,回归本质,悉皆能得,知无有法,无贪无违,不造虚妄。
菩萨与罗汉亦然,只因修行差别,有所不足,而实不犯。
佛不制罪,犯者自苦,何用佛制?佛非上帝,诸佛无为。
杂问品第十六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外道说如是语。世尊往昔说火聚经。六十比丘死。六十比丘休道。六十比丘解脱。外道当如是说。世尊非一切智。何以故。不见此事故。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如人然灯不为杀虫。文殊师利。如来如是。随众生所堪则为彼说。如来说法无非因缘。若有众生有杀生业必受果报。彼众生不堪受法。是故休道。彼众生堪受法。则得解脱。皆随其因缘。非如来所作。何以故?【佛从世间生。佛不说佛造世间。若人杀生自得短命。若人不杀自得长寿及解脱果。】此诸众生虽复休道。如来未来必当化度。是故文殊师利。如来无过。
文殊师利。如日月光照拘牟头分陀利郁波罗花等。或有合者或有开者或堕落者。非是日月有分别心。何以故?日月无心故。以无心故自开自落。非日月过。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亦复如是。有众生长寿短寿。无病有病多病少病。可憎可爱。有下中上贫富贵贱。生阎浮提生郁单越生拘耶尼生弗于逮生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自业为财自业为分业为生处。唯业所造非余物造。有上中下非我所造。何以故。一切诸众生自业为财故。】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事施。有妇儿施等。如须达拏以二子施丑婆罗门。此婆罗门打此二儿。世尊。何故无平等慈心。若菩萨无慈悲心不名菩萨。世尊。诸菩萨有平等心不。若有等心云何以儿与人打拍。有人此问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如人有两儿。以其小儿施于大儿。文殊师利。此父母是平等心不。大儿打拍小儿遂死。文殊师利。谁当得罪。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父母等心无有罪过。大儿自得此罪。佛告文殊师利。我于众生常平等心。如罗睺罗可爱可念。提婆达多亦可爱可念。文殊师利。是故菩萨无有罪过。复次文殊师利。如有一人日日施食。有人来乞。此人即施。因得食故劫盗他财。文殊师利。是谁得罪。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非施主得罪。施主唯有施意。不令作盗。佛告文殊师利。如是诸菩萨唯有施意无有杀心。是故菩萨成无害想。有人杀害自得杀罪。佛说此祇夜。
常行平等心 施时无害想
彼自有杀罪 我平等无过
有寿有寿想 复有杀害心
命断于此时 害者得杀罪
若无有寿命 而作寿命心
于此起害想 亦得言有罪
提婆及罗睺 爱念无有二
如是慈悲心 是菩萨平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言。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有人当难。如来世尊常言。若人能说二十四处。便生二十四处。二十四处者。一洲王二洲王三洲王四洲王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王。梵身梵富楼大梵。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有大智慧有诸善行。不动不放逸。此谓二十四处。如来今既能说。亦应得此处。彼邪见难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不为此因缘。文殊师利。如日月光利益诸花。虽有此力不求恩报。何以故?日月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如是。不求报故为人说法。何以故?【如来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于诸法中无有染着!是故文殊师利。我所说法无为我义。何以故?昔于三阿僧祇劫。施头目髓脑手足支节国城妻子奴婢象马。种种布施。如来于彼无求报心。如来不求世间果报。何以故?我说诸法无为我义。不为自身不为他身不为自他身。若为自身他身及自他身。如来便有所著。】
佛告文殊师利。犹如日月不作是思惟。花当报我恩不报我恩。日月无心故。如来亦无心。何以故。如来无可取。既无可取云何当得报。于是夜虽言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我亦不说一字。何以故。无可取故。如来不可取如来无得果。何以故。离苦乐故。我先思惟是时得菩提。一切所求悉得。亦无所得无形无相。佛说是祇夜。
日月照诸花 无有恩报想
如来无可取 不求报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先说。无有众生非时节死。何以故。虽必当死非时不死。故诸邪见人当作是说。至其死时我乃得杀。是故杀者无有罪过。何以故。是其死时故。是故我杀无有罪过。当云何答。佛告文殊师利。譬如有人造作宫殿。既已成就乐欲住止。问占相者。何日好住何日不好。彼人答言。汝不宜入。何以故。必当为火之所烧故。若人故烧亦必被烧。若不故烧亦被烧故。主人又言。若有此事作何方计。相师答言。当勤守护。主人即便勤加守护。有人将火。来烧此宫。文殊师利。此持火人有罪过不。文殊师利言。世尊。有罪有罪。如是文殊师利。若死时若非死时。有杀害者必得杀罪当入地狱。如烧宫殿。佛说此祇夜。
至时不至时 若人杀害彼
必当入地狱 譬如烧宫殿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当说此言。有人杀人不得杀罪。何以故。杀身不杀命。若身是命如父母死。其子烧身应得杀罪。何以故。身是命故。故知身非寿命寿命非身。何以故。身异命异故。若身即是命。若命即是身。烧身即烧命。若寿命往后世身亦应往。若身被烧命不被烧。是故知身非即是命。何以故。命不可烧故。是故身非是命命非是身。是故杀身不得杀罪。何以故。以异故。如人问路彼直动身。如是世尊。别烧别得罪。何以故。命往后世身犹在故。以是故知身非寿命。世尊。有人能杀命不。若人能杀命者。不应更生。若命已被杀不须涅槃。若身是寿命。身被杀时命亦被杀。若身是寿命。杀身则得涅槃。何以故。以无异故。是故无杀生果。
世尊。若身被杀寿命更生。受别异姓。是故此人不得杀罪。何以故。寿命更生故。更生者。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等。是谓更生。是故杀身不名杀命。如坐禅师教诸弟子除心意识。若除心意识不更生。若不更生则无复身。若无复身则亦无命。若无有命则不更生。是为禅师杀人寿命。
世尊。云何当答彼邪见人?佛告文殊师利。戒有二种。所谓身口非心意识戒。若心意识是戒。则无持戒人。何以故。心攀缘难制故。无住处故。譬如駃水亦如猿猴。动转不停不可守护。是故文殊师利。无心意识戒。虽身口有戒。心意识非杀罪处。何以故。非戒处故。若以心乐则能得定。若心不乐则不得定。是故学者以定杀心非人能杀。是故文殊师利。定得杀罪非心得罪。又若杀自身无有罪报。
何以故。如菩萨杀身唯得功德。我身由我故。若身由我得罪果者。剪爪伤指便当得罪。何以故。自伤身故。若身自死众生得食。本无施心既不得福亦无有罪。何以故。诸菩萨舍身非是无记。唯得福德。是故烦恼灭故心则灭。心灭故意灭。意灭故识灭。识灭故身灭。身灭故寿灭。寿灭故命灭。命灭故诸根灭。诸根灭故诸入灭。诸入灭故诸界灭。诸界灭故诸阴灭。诸阴灭故不相续。不相续故心意识无处。心意识无处故得清净。如是文殊师利。譬如垢衣以灰汁浣濯。垢灭衣在。何以故。垢已去故。以垢去故衣得清净。如是文殊师利。诸过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以除心垢故成清净。佛说此祇夜。
譬如垢污衣 浣治以灰汁
以灰汁浣治 是衣得清净
如是以过患 染污于心识
浣以智慧灰 心即得清净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外道随其邪见。复当说言。若世尊是一切智。何故不先记外道女人孙陀利及栴遮摩尼。应谤如来。故知如来非一切智。以不逆遮彼诽谤故。令无数劫入恶道中。乃至入于无间地狱。世尊。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我今问汝。如有医师。明识众生有风痰热病。其病未起为逆治不。不也世尊。文殊师利。是师知病不。如是世尊。文殊师利。我亦如是。【知诸众生多贪多嗔有多愚痴。长寿短寿恶业善业。佛虽先知非时不说。】文殊师利。此女人孙陀利及栴遮摩尼。过去世时常杀众生起不善业。常诽谤圣人入阿鼻狱。文殊师利。【众生恶业不由我造。若众生堪闻法。我为彼说。若不堪闻我则不说。】文殊师利。如人病重不可疗治。医师舍去不与少药。如来亦尔。知此二人不可教化。是故默然不逆记说。
文殊师利。若可记者我则为记。如我记弟子得声闻独觉及得菩萨。或不记说当得三乘。何以故以不定故!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若人诽谤虚空。虚空当云何答?文殊师利言。虚空无语言。何以故。虚空无故。如是文殊师利。【如来与虚空等。虚空无语言。如来亦无语言!】文殊师利。有五浊恶世。云何为五。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云何劫浊。三灾起时更相杀害。众生饥馑种种疾病。此谓劫浊。云何众生浊。恶众生善众生。下中上众生。胜劣众生。第一众生。不第一众生。此谓众生浊。云何命浊。十岁众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百岁。二百岁四百岁八百岁。乃至千岁有长短故。此谓命浊。云何烦恼浊。多贪多嗔多痴。此谓烦恼浊。云何见浊。邪见戒取见取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我见众生见。此谓见浊。如是五浊如来悉无。佛说此祇夜。
如来如虚空 云何有言语
如来无五浊 是故不逆记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人。当诽谤佛说如是言。若使如来是一切智。何故待众生作罪。然后制戒。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如是文殊师利。所未作罪人天不见。云何逆制戒?要须见罪然后乃制。】
文殊师利。譬如医师知风痰热等发起所由。亦知有药对治此病。有人勇健身无疾病。如此之人须师治不。文殊白佛。彼不须治。彼若病生师即为治。世间赞说是第一师。如是文殊师利。一切声闻一切众生。有宜制戒有不宜者。我知一切众生心之所行。未作罪者我则不制。若已作过我则制戒。我若如此则世间不谤。文殊师利。众生之中有下中上。如来制戒亦复如是。
文殊师利。如种大麦及麻豆等。牙始生时已堪用不。文殊师利言。不堪用也。何以故。以未熟故。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善根未熟。亦如是不堪制戒。文殊师利。如拘物头花优钵罗花始生之时。日光所照能令开不。文殊师利言。不能开也。何以故。以新生故。佛告文殊师利。善根未熟亦如是。如来如是不得制戒。何以故。非时节故。若非时制戒。众生不受言。我无罪何故制戒。文殊师利。如种谷未熟为可取不。文殊师利言。不可取也。世尊。非时尚未有花。何况得米及以糠糩。文殊师利。我未制戒亦复如是。诸弟子无所犯无犯戒果。是故文殊师利。我不逆制戒。佛说此祇夜。
无罪逆制戒 众生不信受
是故见有罪 尔时乃制戒
譬如芽茎时 未便有果实
诸比丘无罪 不制戒亦然
戒律是告诉你别把手放在开水里,否则会被烫伤。佛教里没有赏善罚恶的说法,犯戒破戒会带来恶业,障碍修行,而选择权在自己手上,要明知故犯的话谁也拦不住。
戒律是三学之一,并非束缚人的条条框框,而是成就断证功德的必要条件,没有戒律无法证果,因此佛菩萨罗汉当然是守持戒律的。
因为守持戒律才能成菩萨、成佛
对于他们来讲守持戒律是他们心的一部份,
你饿了会不吃东西让自己饿死不?
他们守持戒律就象我们饿了要吃东西一样,估计也不会破戒吧,
一切有情,或佛菩萨罗汉破戒都会受到相对应的惩罚。
(呵呵,以上都是我的分别念解释的,或许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