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桢 皇帝 朱由检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不是骄奢淫逸,就是腐化堕落,所以他们的灭亡也没有值得同情,甚至感觉大快人心。惟独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桢,一提起来就让人感觉痛心,每每读到有关他的史书及故事时,都让我为其掬一把同情泪,感觉更有悲剧性。有时还想明朝在他的父亲和哥的万历、天启年间灭亡就好了,他也不值得背这么大的一个历史包袱。
崇桢皇帝的所作所为不但在明朝算是一个好皇帝,就是在历代的封建君主中也算是一个佼佼者,他的勤政爱民可以和唐太宗相媲美。据史书记载他“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刚登基一年多,就智杀魏忠贤及其党羽,也足以证明其有胆有识,谋略非常,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在其在位17年间,下过四次“罪己诏”,“撤乐”、“减膳”,言词诚恳,确实一副亲民形象。做为一个封建帝王,确实不易,也绝不是做做秀而已,这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但就是这样一个好皇帝,最终却落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下场,其中的教训值得人深思。
历史上对明亡的原因有很多分析,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一是内忧,当时国内连年饥荒,饥民造反,最有名的当属李自成和张献忠;二是外患,就是东北清朝的倔起、侵略。这确实是造成明亡的直接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还有一说,说崇桢帝杀了袁崇焕,是自毁长城,如果没有吴三桂投降,清军也不会长驱直入。这就更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了,个人的作用如果这么强大,那崇桢帝这么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人,何况还是当朝皇帝,怎么会亡国了呢?他的作用应该不会比这两个人小吧。
崇桢帝当时杀了魏忠贤,以为自己勤勉节俭,大臣及下面的官员会收敛克制,纷起效仿的。他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治理吏治腐败,当时的明朝在他接手后确实是一个烂摊子,这很大程度上与官员的腐败有很大关系,在杀了魏忠贤后没有跟进治理,以致于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扼制,很多的财富都流进了贪官及强势集团的腰包。当时连年饥荒,又要打仗,朝庭无疑加大了赋税,但就是这样的赋税,很多贪官污吏都要雁过拔毛,趁机盘剥老百姓。国家真正收上来的少,暗中都流入了当官的口袋。结果造成更多的流民加入了造反的行列,朝庭需要更多的赋税来养活军人,形成了恶性循环。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在大兵压境,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崇桢帝号召大臣、官员还有富人捐款,只筹到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而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把明朝的大臣及官员抓起来严刑拷打,逼问赃款,单从皇帝老丈人周奎家就抄出现银三十五万两,还不算别的东西,而他在崇桢帝募捐时才出了一万两。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帝朱由检,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勤于政事,节俭朴素。在位期间农民起义猖獗,关外清朝势大,内忧外患,无力回天。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缢身亡,为社稷百姓而死,终年35岁,在位17年。庙号思宗,后改毅宗、怀宗。
朱由检(崇祯),这是明朝统治的终结,后边还有南明小朝廷在不停的抗争,但那已经不算明朝的统治了
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崇祯帝
崇祯皇帝 朱由检
最后一个皇帝根据历史记载应该是崇祯帝朱由检,不过崇祯死后,朱成德在长江建立了南明,号称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