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外科医生琴纳。
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感染天花之后的死亡率非常高,死状也很惨。
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患病的人身上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还是有可能导致死亡的。
当时琴纳在英国乡间行医,当地人都知道,挤奶女工似乎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琴纳就猜测,也许是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牛痘这种病和天花类似,但是要温和得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
扩展资料
新发现
随着天花在全球消失,天花疫苗已经在全球停止接种,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将使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研究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乔治·梅森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人员对曾经接种天花疫苗和没有接种天花疫苗的人进行了分析对比。
结果发现,接种天花疫苗的人要比没有接种天花疫苗的人更能有效抵御艾滋病病毒侵袭,后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要比前者高5倍。
有关成果刊登在2010年5月号《免疫学》杂志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花疫苗
之前我国就已经有了天花疫苗,不过好像不够安全,后来传到国外去。1805年
牛痘接种法经澳门葡商传入中国
疫 苗
(柯嘉康)
用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品。中国早在宋真宗时代(公元998~1022年)就已通过种人痘预防天花。后来这种方法经由亚洲其他国家传入欧美各国。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由于这种方法更为安全可靠而得到广泛应用。疫苗有活疫苗和死疫苗之分。常用的活疫苗有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鼠疫疫苗、卡介苗,这些疫苗由毒力弱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当活疫苗接种到人体或动物体后,能在一定部位繁殖一段时期,但由于毒力弱,不会引起疾病,而能使人体或动物体产生免疫力。活疫苗用量少,副作用小,只需接种一次,缺点是不易保存。活疫苗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①从带菌者中间分离毒力弱的菌株;②通过人工培养,使微生物产生变异,从中获得毒力弱的菌株。鼠疫疫苗通过前一种方式获得;麻疹疫苗和卡介苗通过后一种方式获得。卡介苗菌种是将一株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牛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代23代后获得的。死疫苗是通过对人工培养的微生物经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杀死后制成的。常用的死疫苗有伤寒疫苗、霍乱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死疫苗用量较大,对人体的副作用也大,一般要少量多次接种,其优点是容易保存。
疫苗通过注射、口服或鼻吸等方式引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使其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从而被广泛地用于防治人类和家禽、家畜的传染病。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天花存在的几千年里,它的传染性之强、肆虐范围之广、死亡率之高,可谓使人“闻之丧胆”,二十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地球上绝迹-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这一传大功业靠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共同努力,但最大的功臣乃是“天花疫苗”的一位发明者英国的外科医生金纳。 早在三千年前,埃及法老王时代-拉米西斯便死于天花。 16-18世纪,天花几乎占领了世界各地,且有超过60%全球人口遭受天花的威胁。 感染天花的症状 背痛、脓痂、水泡、倦怠、发高烧 天花脓痂变化:1-4天、5-10天、1-14天、15-27天 天花病毒易侵犯免疫力低的人而且只会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染。 金纳发现挤牛奶的少女因为从牛身上得到牛痘,所以不会得天花。 1976年,全球推行天花疫苗接种 1980年五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根除天花。 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天花疫苗取自一种被称作“牛痘”的活体病毒,其本身就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引起全身大面积溃疡,对于一些接受过器官移植、患有癌症和湿疹的免疫能力低下者更具有致命的杀伤力。 改良疫苗应对危机:一种名叫疫苗免疫球蛋白(VIG)的药物可以消除这种负作用,因此必须与天花疫苗一起使用。这种疫苗免疫球蛋白只有在刚接种过天花疫苗者的血液中才能提取得到,而在美国,常规的接种天花疫苗工作1972年就已经结束,只有少量军方人士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此后还曾接种过天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