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画家以轮廓线描绘物体,达文西则强调以光影层次来表现立体,请注意她的鼻子与嘴唇等地方的边界都没有「线条」,而只有模糊的光影。
这种技法称为「晕涂法」(sfumato),这个字是义大利文里的「烟」字演变而来的。达文西形容自己的画法:「没有线条或边界,就像烟雾一般。」
这种画法让蒙娜丽莎像从背景里「浮」出来,又像是「溶」入整个画面的空气之中,而这种「渐层」的效果也让她嘴角的微笑变得非常耐人寻味:像是刚开始,又像是可以持续很久的微笑,却又像随时会改变表情似的…
◇ 永恒的微笑
由於中世纪欧洲长期处在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统治下,画作中的人物形象都比较生硬呆板,缺乏真实人性的感情。而达文西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赋与笔下人物真实的个性与情感,她们以和悦的眼神看待世界,以发自内心的微笑,来赞美人性的光辉。
达文西曾说:「画家应当像一面镜子,真实映照出镜子前的世界万物。如果要画人物,就要像活生生的人。要画白云,就要像真正天空中飘浮的白云。不但如此,还要用心灵之眼去吸收眼前的一切,找寻其中的意义。」
他的肖像画绝大部分是画女性,且多面带优雅、含蓄又温柔的微笑,这种阴柔之美,成了达文西的注册商标。是否他潜意识中对女性(母性)的温柔有特别的感动?是否反映了他自幼缺乏母爱的生命历程?是不是他对自己俊美仪表的自恋?与他传闻中的同性恋倾向有什麼关联?这一切,都因这一抹淡淡的微笑,化作一道千古谜题,且让艺术史家们对此继续议论纷纷…
名画链接: 美国水彩大师steve hanks 作品
◇ 你正在看我吗?
有人说,不管从那个方向看,都觉得她正在向自己微笑。您有同感吗?
其实,她的身体面向左边,脸以四分之三的角度,接近正面的向著我们,眼睛则是向画面右边投射,略带一丝淘气。因此,她可说是「面面俱到」了,这就是大家都觉得「她在看我」的原因吧!
达文西以三角形构图把她安置在画中央,使她显得庄重而有自信,又以非常细微的动态,化解了这种构图可能带来的僵硬感,而她那淡淡的笑意,更拉近了她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 神秘的女主角
她的身份,始终是个谜。「蒙娜丽莎」是英语系国家的称呼,「蒙娜」是她的头衔,意为「夫人」,「丽莎」是她的昵称。依传统的说法,她是义大利佛罗伦斯富商法兰西斯科?焦孔多 (Francesco del Giocondo) 的妻子焦孔达 (La Joconde)。不过也有人说她是朱利安?德?麦迪奇公爵的情妇,名为帕奇菲卡?布兰达诺 (Pacifica Brandano)。
她一身素服,没有佩戴任何珠宝首饰。传说她因为幼女不幸亡故,身上穿著的是一件丧服。达文西为她画肖像时,请了乐师在旁演奏,以让她保持愉悦的心情。
达文西淡化了她的眉毛,使她的额头与眉有如大理石雕像般光滑。据传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女子喜好广额、薄眉。如果比较文艺复兴的几位大师如波提且利、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与提香,可发现其中以达文西与拉斐尔的女性眉毛画得最薄,可见这多少与画家个人的喜好有关。
◇ 如梦似幻的背景
她背后飘渺的远山与蜿蜒的河流,与前景人物相较之下,似乎把「前景、中景、远景」中的「中景」省略掉了,衬托出前景人物的「神圣感」,有点超现实,这种手法在达文西的宗教画中常出现,暗示画中主角并非来自人间--或者说,人是天地间的主角?
尖耸的岩石和山峰,是以「空气远近法」来描绘,近景较清晰,远处的景物则淡入到雾气之中,显得极为幽远。特别的是:背景右高左低,当我们看左边与看右边时的视点高低不同,画面的高低一直处在一种微妙的变动之中,使人捉摸不定,更添她的神秘…
◇ 名画的流传
达文西约於1503-1506年间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随他旅行而从佛罗伦斯、米兰、罗马…1517年,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聘65岁的达文西为首席画家,他带著这幅画到了法国,由此可见他对此画的重视,后来皇帝买下这幅画。1805年,拿破仑把它交付给罗浮宫。
1911年8月24日,《蒙娜丽莎》在罗浮宫失窃,震动法国。两年后,这幅名画在义大利佛罗伦斯出现,本来在蒙娜丽莎后方两旁的廊柱被裁切掉了。原来是被一名美术馆的木工偷走了,他认为达文西是义大利人,应该物归原主,回到他的祖国去。名画在送回法国前,於佛罗伦斯、罗马和米兰巡回展出。
1957年1月13日,一个玻利维亚人朝《蒙娜丽莎》投掷石块,画框玻璃被打破,画面也轻微受损。这个破坏者身无分文,想到监狱过冬,才出此下策。据说,她目前被安置於特制的防弹玻璃橱窗中,接受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观众的朝圣…
蒙娜丽纱
http://www.louvre.org/llvr/collections.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