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乌江自刎,到底乌江在哪啊?

求具体地点
2024-11-06 09:03: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在今天安徽和县东部的乌江镇的长江边上,哪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由于哪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说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扩展资料:

公元前202年,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垓下。

汉军与楚军大战,一开始是受挫的,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被韩信的军队包抄,两军陷入胶着,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被迫退回垓下。这个时候双方伤亡惨重、僵持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夜晚高唱楚歌,士兵的气势大减,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

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派了五千精骑部队追赶,因为迷路耽搁等各种情况,在被汉军追到的时候项羽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了。项羽最后指挥这二十八人杀出一条血路,疾走至乌江。就是在这里项羽一人杀了数百名汉军,自己身上也有十几处被刺伤,最后项羽自觉愧对江东父老,于是就在乌江边上自刎了。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垓下之战



回答2:

楚霸王自刎是在安徽省和县乌江镇。

乌江自古文人辈出,唐朝诗人张籍、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书法家张即之、近代书豪范培开、当代草圣林散之等都出生于乌江,并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悲壮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西楚霸王项羽在此自刎身亡,乌江自此驰名天下。

扩展资料:

项羽一生,既有着华夏冷兵器史上最强悍的勇武、更有着华夏古代战争史上顶尖的战术指挥能力,是起兵三年就推翻秦帝国的首功之人,亦是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两场历史上兵力悬殊以少胜多战役的指挥者,竟需要历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不世英杰,组团围攻,方能将他击败。

“英”到了极致,“雄”亦到了极致,竟需要历史上最出色的一群不世英杰,组团围攻,方能将他击败。这样的人若不是英雄,则煌煌几千年中华史,又还有几人能配得上?最后再乌江发出一声“无颜见江东父老”,随后自刎于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江镇

回答3:

1.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为刘邦击败,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四面楚歌声中,项羽与宠姬虞姬诀别,突围南走。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相随。项羽遂以二十八骑大战汉军数千追兵,击败之。在乌江边,乌江亭长备下小船,劝项羽渡江为王。项羽觉得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即使自己逃生,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江岸边。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这本来没有什么异议。问题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论赞中,又有“(汉高祖)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之语。于是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司马迁为了刻意完善英雄人物,将采撷到的民间传说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因此有人提出,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距乌江约三百里的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此说的佐证是,在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及项羽处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

治史谨严的司马迁,会轻易将民间传闻采人史籍?这不免令人起疑。于是有人究诸史籍,提出了如下看法:“自刎乌江”与“身死东城”实为一说。秦汉时期,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长舟待羽处也。”又:“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江县。”由于乌江亭曾属东城县,后来乌江县又置于东城县界,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都以“东城”旧称代名乌江。可以断定,《史记》所说的“自刎乌江”,是对项羽死地的具体记述;“身死东城”,是对项羽死地的泛指,是“身死东城乌江”的简称。另外,“自刎乌江”不仅见载于史籍,且有史迹为证。今乌江的驻马河,原名驻马塘,因项羽驻马于此而得名。今西楚霸王灵祠,原为乌江亭长在项羽自刎之地埋葬项羽血衣和残骸后所立之亭,名曰“项亭”,时以祀之。唐时扩建为祠,规模宏伟,李白的从叔李阳冰为之篆额“西楚霸王灵祠”,长存至今。历代名人在此多有诗咏,他们对项羽的评价各有所见,但对项羽自刎乌江的史实,都是一致认可的。

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的悲剧,是民间传闻,还是历史真实?至今仍无定论。

2.“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项羽自刎于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秦汉时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而有的同志言“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见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值得商榷。

《史记·项羽本纪》关于项羽自垓下溃围南驰,于东城突破汉军重围,在乌江自刎而死,均有详细记载。项羽自刎乌江后,汉军“相蹂践争项王,”项王尸体被撕裂为五下,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因获其尸体而被封侯等细节,也都一一作了交待。(详见《项羽本纪》。《汉书·项籍》记载与此略同。) 司马迁距楚汉之争仅仅几十年,班固也是汉人。他俩家学渊源,治学严谨,能比较公正地臧否人物,评断事件;他们注重实地调查史迹和广泛采访遗文佚事,并能充分利用国家收藏的图书典籍,对史料认真加以别择去取。同时,司马迁在史实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常采用“盖……,或言……。”、“或曰……,或曰……”然疑并提的手法,谨慎地将各种说法皆留存史册,待后人探讨,不随意断定。因而《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关于项羽在乌江“乃自刎而死”的翔实记载是可信的。 既然项羽“自刎于乌江”,为何《史记》和《汉书》竟然有羽“身死东城”(《史记·项羽本纪》论赞),“灌婴追斩羽东城。”(汉书·高帝纪》)之说呢?难道是司马迁和班固两人的历史巨著自我矛盾吗?非也。 《史记》和《汉书》“身死东城”、“斩羽东城”之说乃是泛指。秦汉时,乌江亭属九江郡东城县。如《太平环宇记》卷一百二十四:“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长舣船待羽处也。”《续通典》记:“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江县。”《直隶和州志》、《历阳典录补》等书也有类似提法。而《史记》和《汉书》中的项羽“身死东城”和“灌婴追斩羽东城”等句是项羽自东城败走至乌江自刎等详细经过的略说,其句中的“东城”是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的泛指,并不是实指东城县的故城。《史记》和《汉书》中说项羽在乌江“乃自刎而死”是指地而言,是详叙,具体到自刎地点,“身死东城”是指县而言,是泛指身死东城县境范围,其两种说法含义相同,互不抵牾。这种一详一略的写法,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用笔的精到之处,在《史记》、《汉书》中多见,绝不是什么破绽和疏漏,直至今天人们仍常常采用。 项羽自刎乌江,古来就有很多史迹:乌江镇东南二里凤凰山上建有霸王庙及其衣冠冢。霸王庙,旧名项亭、项王亭和霸王灵祠。《太平环宇记》卷一百二十四说:“项亭,《汉书》云汉军追羽至东城,乌江亭长舣待之,即此。今有庙,在县南三里。《史记》云身死东城是也。”《历阳典录》卷十说:“项王墓,乌江项王庙后。按《史记》、《汉书》高帝葬羽彀城,在今东阿县南十里,乌江之墓殆诸将分裂之余也。”《直隶和州志》卷四云:“驻马河,州东北四十里,濒江,即乌江亭长舣舟待项王处。”在今和县的乌江一带,常能听到项羽自刎于乌江的动人故事和“不到乌江不罢休”,“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等谚语。关于乌江项羽庙与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古人题咏也甚多。李贺咏项羽神骓:“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主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杜牧作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自东城突围至乌江途中,也留有史迹。《隋书·地理志》:“江都郡全椒县有‘九斗山’,《史记正义》引《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斗,因名。’”《全椒县志》云:“放生池,城南三百步,相传汉将灌婴追羽于此,故一名饮马池。”《直隶和州志》:“阴陵山,州北八十里,上有刺枪坑,为项王立枪地。” 然而,历代《定远县志》皆没有关于项羽死于东城故城附近的记载,但倒有“项羽至阴陵及东城遂引而东”的记述(见《定远历代大事记》)。在定远,关于项羽死于东城故城附近的传闻和遗迹也都未曾有过。定远县境内的虞姬墓、阴陵、东城、霸王寨、刘会桥、下马铺等“史迹”、“遗址遗迹”,仅能说明项羽至乌江自刎经过了这些地点,但证实不了项羽死于东城故城。因而,“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项羽自刎乌江是可信的。

回答4:

项羽自刎的乌江不是现在的乌江,他在现在安徽省和县境内。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明项羽宁死不肯过江,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由此看来垓下失败后,项羽突围,乌江应在长江西岸。因为在马鞍山到南京这一段,长江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

霸王项羽生平

生平简介:
中国秦末反秦领袖,秦亡后自封西
楚霸王。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名籍,字羽。祖父项燕为战国末年楚名
将,为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秦统
一后,项梁杀人,与项羽躲避吴中,暗
中以兵法组织和训练宾客子弟。项羽力
能扛鼎,才气过人。

秦二世元年( 前209),陈胜、吴
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
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
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殷通,举吴中
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
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
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
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
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
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
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
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
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
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
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
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
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
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
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
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
义 。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
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
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
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
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
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
挥。接着 ,项羽在污水上又大破秦
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 ,
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
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
“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
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
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
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
咸阳,秦民大失所望 。汉高祖元年
(前206) ,项羽以怀王为义帝 ,都
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
有梁、楚地 9 郡 ,都彭城,封刘邦
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
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
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
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
地,于汉二年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
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
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
他不都关中而都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
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
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
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
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
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 ,
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
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五年十二月,
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
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
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 。随即,
与从者800余骑突围 ,至阴陵迷失道
路 ,复至东城 ,从者仅剩28骑 。汉
将灌婴率 5000骑追及 ,项羽引兵东
向 ,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
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回答5:

位于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

拓展资料

前203年(汉四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

刘邦听从。 前202年(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被围(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

向东至乌江亭自杀身亡。此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