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的思索一回。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集思广益
谓集中众人智慧,博采有益的意见。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宋 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明 王夫之《宋论·英宗》:“集异广益,而功不必自己立。”
精益求精·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宋 朱熹 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用“精益求精”说明力求更加精工美好。 清 赵翼《瓯北诗话·七言律》:“盖事之出於人为者,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四》:“我们对读者的服务,要尽力使得所服的‘务’能精益求精,要尽可能使读者觉得满意。”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群策群力 群众的智谋和力量
实赖同心同德之臣,亟合群策群力之助。——宋·陈元晋《见郑参政启》
1.汉 扬雄《法言·重黎》:“ 汉 屈羣策,羣策屈羣力。” 李轨 注:“屈,尽。”后常用“羣策羣力”指大家出主意、出力量。 宋 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至如山巖之氓、市井之靡、刑馀之流、盗贼之属,其胆勇力绝足以先登,其智辩机警足以间谍,使贪、使愚、使诈、使勇,则羣策羣力,皆吾屈也。”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令全国而为一,群策群力,努力而行,则将来成功,必定更大。”
2.指大家的主意和力量。《明史·文震孟传》:“尽斥患得患失之鄙夫,广集羣策羣力以定乱,国事庶有瘳乎!”
·古为今用·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原则去对待文化遗产
谓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使之为现实生活服务。《毛泽东书信选集·致陆定一》附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革故鼎新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
《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遂以“革故鼎新”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 唐 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文贞公碑》:“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於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陛下革故鼎新,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为。” 陈毅《示儿女》诗:“看我 中华 跃上游,革故鼎新事事侔。”亦作“ 革故立新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标新立异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 在 白马寺 中,将 冯太常 共语,因及《逍遥》, 支 卓然标新理於二家之表,立异义於众贤之外。”谓 支 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 郭象 、 向秀 诸家不同。后因以“标新立异”谓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 巴金《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独出心裁 原指诗文有独到之处,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独特新奇
王弼注释《周易》,撇了象占旧解,独出心裁,畅言义理。——清·李汝珍《镜花缘》
原指诗文构思独到,别创一格。后亦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镜花缘》第九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最难得又有仙姑这首百韵诗。”《孽海花》第三十回:“东首便是卧房……这是 彩云 独出心裁敷设的。” 孙犁《关于短篇小说》:“像几千字的短篇,一个早晨可以写完的作品,我觉得是可以自己经营,独出心裁的。”·举一反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 邕 与 李则 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是凴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