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宏观调控和西方国家比较有哪些差异?

2024-11-22 22:40:5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共同点西方国家宏观调控具有相同之处:目标都指向经济发展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等,都以间接控制为主,手段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国际收支政策等。宏观调控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针对各种市场失灵,西方国家主要采取下列调控手段:  第一,不完全竞争市场。针对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西方国家政府宏观调节的具体作法有:  国有化。政府接管行业的所有权或将其国有化,一旦拥有垄断性企业的所有权,可以根据公共利益来决定产量和价格。  管制。在电讯、电力供应等行业中,平均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下降,在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规模效益,于是形成自然垄断。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采取价格管制,规定其索要价格,并给予被管制行业的消费者提供补贴。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不同点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宏观调控。  英、美两国很早就开始较大范围介入经济生活,但干预程度较低:基本限于以律法规范市场运作,同时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虽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但注重保护企业家的创业积极性。国家没有全国性的经济发展指导计划和明确的产业政策。当然,英美两国宏观经济调控亦有差别,如企业国有化的程度不同。1978—1985年英国国有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9%,美国仅为1.3%;同期国有企业投资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英国为15.19%,美国仅为3.7%。  日本的市场经济带有浓厚的政府主导色彩,计划性很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指导性与权威性相结合,经济计划仅具指导性,但政府按企业服从计划的程度给予奖惩。二是民主性和合理性相—致,政府通过各种审议制度来保证决策合理。三是连续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每一计划的问世都以前一个计划的实施情况为基础,并随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四是预测性,政府拥有庞大的机构收集信息、预测行情,作为制定和调整计划的依据。与日本相似,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经济计划手段实施最早,机构最健全,经验最丰富,以企业大规模国有化为重要特点,国有企业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经济部门和领域。据统计,1978—1985年,法国国有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10.7%,远高于英美等国家。  20世纪的德国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实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侧重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和提供社会保障,干预程度和能力强于英美模式,弱于日法模式。国家也制定了经济计划或纲领,但基本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宏观调控侧重于总量平衡、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地区之间平衡发展。国家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参与经济过程本身,对一些特定企业采取保护、补贴的政策,即使违反经济规律也在所不惜。同时通过货币政策等间接干预经济。为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德国建立了西方各国中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  三、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比较的启示  通过对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可以获得以下的重要启示:  第一,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目前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我们建立的将是现代市场经济,是存在多方面市场失灵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建立有效率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充分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与宏观经济调控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在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必须任由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而积极不干预,只有当市场难以或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才能代之以宏观调控。即使像法国、日本这样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强的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亦起着基础性作用,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市场力量远未得到充分释放,加之历史上有计划经济的传统,政府有干预经济的惯性和冲动。因此,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要把计划经济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市场经济下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等量齐观。在体制转轨时期中国需以“双轨调控”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第三,必须充分注意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模式。具体来说,影响宏观经济调控模式选择的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历史文化传统。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日本的市场经济正是在特定的国情条件下,在追赶欧美的长期过程和状态中,形成的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框架是:经济计划+产业政策+行政指导,体现出强烈的宏观干预色彩。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充分借鉴后发国家日本的经验,在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中充分注意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建立追赶型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后发优势,扬长避短。  政治体制的不同也会造成宏观调控的差异。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因而不同的政权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以美国为例,由于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不适合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强度调控而适合于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比较下之,法国做为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广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推行经济计划化和对宏观经济进行广泛干预。中是一个集权制历史悠久的国家,强调等级制度和中央权威。我国在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时必须考虑到国家政体的特点,充分调动传统政治体制的积极因素,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见,中国不适合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文化传统是决定一国宏观调控模式的重要因素。历史文化范畴十分广泛,除各种正式的社会制度外还有大量的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在文化中是约定俗成的,对经济行为起着潜在的决定作用。非正式制度更接近于特定的文化内核,集中体现社会特有价值,因此稳定性较大,更难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等级,强调集权,不利于自由主义精神的广泛传播。中国目前不具备建立英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必须对宏观经济进行强有力调控,以推动转轨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过渡。

回答2:

中国宏观调控强调强力政府作后盾,对经济进行干涉。 国外调控假如存在的话也应该是为了刺激或者建立市场经济的继续繁荣和发展吧。 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宏观调控 这个词中国才有。

回答3:

中国的更加强力,而外国只是更倾向与注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