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感冒的描述是“肠肚不安”,而且是官场先开始称呼的。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而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宋代后期,有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到了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由此传承下来。
扩展资料:
有关感冒的小知识:
1、普通感冒大约需要48个小时才能让人感染。当觉得自己感冒时,最好回想48小时前在干什么,那可能才是患感冒的源头。
2、对抗感冒的最佳武器是参加体育锻炼。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任何运动都有预防感冒的作用。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快速步行就能让免疫系统成功地抵抗感冒。
3、维生素C并不能抵御感冒。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者通过对30多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后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或减轻感冒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小知识:“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引言: 请问医师们:西医说的感冒,在中医上是否有分外感与内感,请问两者有何不同之处?风寒感与热感是属於那类,谢谢! king先生:中医的分类你说的差不多。中医的病因主要分三因论。即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阁下说的感冒,都属外因即外邪入侵为病;至於阁下所说的“内感”,没有这一说法,应是指的内伤为病,如今日西医所说的糖尿病、高血脂等等病中医叫做内伤杂病。另外如跌打损伤虫咬中毒等等,大概就属於不内外因致的病变。但是,在实际临床中,不少外感各病,都每多内外兼杂之证。 至於外感,不是只有外感风寒或风热两类,其中包罗最广。简单说,外邪致病,有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淫,为四时常气为病,又叫主气。另外还有:岁运主气、加临之气、司天在泉之气等,也有一定的规律,叫做客气。同时,除了上述之气之外,更还有不时之气,或叫非时之气,又叫做杂气。而这些杂气多属暴戾之气,常以疫证状能流行,古人又叫做温疫厉气等等等等。 今天所出现的“非典型肺炎”,或以前出现的禽流感之类,因其暴戾危急,故应属於“疫证之类”。故其在治疗上,又不能按外感的常规常法处理, 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出现的温疫流行之证不算少,故在治疗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在近些年来,国内出现的不少温疫流行,中医药仍起著相当主要的防治作用,对於今天日防治温疫各证,更有著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今谈上
风寒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 暑湿型感冒 时行感冒 风寒。 风寒 古人称伤寒. 伤风 风寒。。。。 风寒 寒邪。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大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中医治病之前,与西医一样,也要首先明确诊断,即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西医在诊断仆么病以后,往往就能对“病”,施治。中医则不然,因为中医更关心病人是哪个证型,然后对“证”施治,就是所谓辨证施治。
证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的综合性结论,是疾病本质的反映。辨证的过程,就是综合思维的过程,即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行分析、鉴别,最后确定“证”,这是中医诊断的核心内容。因为中医治疗的中心是围绕“证”来进行的,是什么证就用什么法来治,所以常常出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o 就是说,同一个病因表现的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不同的病因出现相同的证而采用相同的治疗。可见,中医对病的诊断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证的诊断。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不论药疗还是食疗,也不管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感冒也不例外,虽然都诊断为感冒,却可出现不同的证,治疗方法因而也就不同。下面就感冒的常见证型及治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8�5 风寒感冒(风寒证李:除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周身疼痛或咳嗽等一般症状外,还有怕冷重而发热轻或不发热、不出汗的特点,舌苔薄白,脉浮。这是受风寒所致,治疗应以散风寒为主,可选用:①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川芍、柴胡、前胡、桔梗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② 鲜葱白5 根,淡豆豉l 克,生姜3 片,水煎服。③ 紫苏叶10克,葱白10根,生姜3片,水煎,加入红糖少许,分2 次热服。④ 感冒清热冲剂12 克,每日2 次。⑤ 通宣理肺丸,每次1~2 丸,每日2次。
�8�5 风热感冒(风热证):如有上述感冒的一般症状,又有发热重而怕冷轻、出汗不多、口干、咽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特点。这种感冒是由风热所致,治疗应以发散风热为主,可选用:① 银花、连翘各12 克,牛蒡子、杏仁、桔梗各10克,甘草、荆芥穗各6克,芦根15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服,② 板蓝根15 克、野菊花、大青叶各10 克,薄荷6 克(后下),水煎服。③ 桑叶、菊花、薄荷(后下)、连翘、桔梗各10 克,水煎服。用于发热轻、咳嗽较明显者。④ 羚翘(或银翘)解毒丸,每次1 ~2 丸,每日2 次。⑤ 感冒退热冲剂,每次1 袋,每日3 次。
风寒证和风热证是感冒的两大基本证型。此外,尚有夏季暑湿证、虚人外感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