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记录的物理原理

2025-04-13 20:02:1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个人认为磁记录应该分为记录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两类。记录模拟信号主要有磁带、胶片唱盘等记录数字信号主要有计算机磁盘、硬盘等 记录模拟信号时,如同楼上团的观点,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把需要记录的信号首先转换为电信号,比如用麦克风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这时电流的变化与声波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再将电信号经过磁头转换为磁场的变化并记录在磁带上,即完成了记录。单位时间内需要记录的信号越多,需要磁带就越宽,所以录象带比录音带宽了许多。这里多提一句,录音机放音和录音的磁头是一个,录音时需要多一个磁头是初始化磁带用的。 记录数字信号的原理与记录模拟信号相似,区别在于不利用磁场变化的规律来记录信息,而用磁信号的疏密、有无、极性等区别来记录"1"和"0",从而记录信息。

回答2:

铁棒和钢棒本来不能吸引钢铁,当磁铁靠近它或与它接触时,它便有了吸引钢铁的性质,也就是被磁化了。软铁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而钢铁等物质在磁化后,磁性能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硬磁性材料可做成永磁体,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
  录音机的磁带上就附有一层硬磁性材料制成的小颗粒。
  录音时,声音先转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这样的电流通过录音磁头,产生了强弱变化的磁场。磁带划过磁头时,磁带上的小颗粒被强弱不同的磁化,于是记录了一连串有关磁性变化的信息。
  放音时,磁带贴着放音磁头运动,磁性强弱变化的磁带使放音磁头中产生变化的感应电流,电流经放大后使扬声器发生,便"读"出了录音带中记录的信息.
换种说法:在记录信息过程中,输入信息先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输送到磁头线圈中,使记录磁头中产生与输入电信号相应的变化磁场;此时紧靠近气隙并以恒定速度移动的磁带上的磁记录介质受到变化磁场的作用,从原来的退磁状态转变为磁化状态,即将随时间变化的磁场转变为按空间变化的磁化强度分布;磁带通过磁头后转变到相应的剩磁状态,从而记录下与气隙磁场、磁头电流和输入信号相应的信息。当需要输出信息时,正好与上述记录过程相反。